标题:
梁祝赏析→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续)
[打印本页]
作者:
葫芦丝
时间:
2003-9-27 20:02
标题:
梁祝赏析→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续)
六、梁祝(中国竹笛) 名称:梁祝(中国竹笛) 艺术家:陈鸿燕 专辑:笛子“梁祝” 下载http://www.liangzhu.org/video/zd.mp3 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陈钢先生在1959年创作完成的,并在同年5月27日在上海首演,关于这首曲目的诞生过程,请看《化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前后》一文。原本为小提琴协奏曲的梁祝通过重新编配,使用了中国竹笛来表现,相对小提琴版本要少一点浪漫多一份凄美,风格有所不同。
七、小提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下载http://www.liangzhu.org/video/rm
[img]八、梁祝协奏曲精彩片断
下载; 1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1.wav 2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2.wav 3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3.wav 4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4.wav 5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5.wav 6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6.wav 7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7.wav 8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8.wav 九、梁祝MIDI 名称:梁祝 艺术家:制作者:王韬 专辑: 下载http://www.liangzhu.org/video/liangzhu.mid
十、精美FLASH动画 [flash]http://photo.sohu.com/64/74/Img148197464.swf[/flash] ----------故事考究---------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正统历史的记载里是由来没有什么根据,可是它在中国民间至少已流传了六七百年以上,无南无北,都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传说,甚至还有各种遗迹。它可以说是民间故事中最有势力的一个,迫使统治阶级官书性质的"地方志",也不得不郑而重之地把它收集下来,作成一种"准历史的记载"。这就是《宁波府志》里面何以会有梁祝故事的来历。 《宁波府志》不但肯定了梁祝是东晋时代的人物,连梁山伯的生年和死年,也说得清清楚楚(按其所记,山伯是生于352年,死于373年)。至于所记的梁祝籍贯,家世以及情死的经过,大体上也是和一般传说相似,显然它是从民间传说的轮廓上构画来的。唯一需要解释的是,它根据了什么材料能够把年代肯定得这样结实。 清朝人有好几种笔记本,说到梁祝,似乎都是取材于《宁波府志》,也许有一、二种是写在府志之前而为它所取材的,反正这也没有多大出入,来历总不外乎是民间传说。 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流传在民间至少已有六七百年呢?因为南宋时代早就有了"祝英台近"或"祝英台"的词牌名称(后来曲牌也有),元曲的大作家王实甫,也曾在他的"王彩云丝竹芙蓉亭"里,借王彩云的口,唱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人物的名字,表演她求爱的苦闷心情,里面就有两句?quot;哎!你个梁山伯不采(睬)我祝英台,羞的我怏怏而来。"梁祝的名字和宋玉、巫娥、周瑗姬、卓文君等摆在一起,说明了他们俩的名字在当时是怎样的被耸煜啊?br> 不过,这个故事在元朝、明朝时期,都是被当做虚幻的故事看待,不作为历史故事来处理。这也有一个旁证:明人杨守阝止 有一首《碧鲜坛》诗,是依据其封建礼法观点大骂祝英台的。诗中列举了历史上几个女扮男装的事例,如堤萦、木兰等,恭维她们是"事缘不得已,乃留千古名",接着就质问"英台亦何事,诡服违常经?"照这个封建小丑的见解,女孩子要念书尽可以在家里念,象班昭那样,没有"男儿朋"也一样的成就了学问。底下他就说:"悠悠稗官语,有无不可征",这意思就是否认它的真实性。 从上引的两条,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流传的年代是很久的,六七百年不过是最低的估计。 问题在:梁祝故事流传得如此久,势力如此大,而除去官书,笔记外,我们却看不到以它为题材的古典文学作品,甚至于在中国的俗文学史上,简直找不到关于它的一些痕迹。 我们现在要研究白蛇、赵五娘、孟姜女、李三娘,可以从明朝以及明朝前的小说戏曲作品中,去寻得若干材料,从而检认这些故事的演化过程,可是对于梁祝故事却没有多大的办法。我翻了一下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毫无所获。 明朝的小说戏曲作者,是最善于从民间传说的角落里找材料的,他们不会放过这样的好题目;而且在杨守阝止 的《碧鲜坛》诗里,不是明明在说"悠悠稗官语,有无不可征"吗?可见至少在明朝是有一种"稗官"取材于梁祝故事的,但是几百年来文献散失,现在我们已找不到那样的东西了。过去我翻阅郑振铎介绍《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一文,在《拍案惊奇二刻》的目录里,发现"同窗友将假作真"一条,很象是指梁祝,后来拿《今古奇观》一对证,才知道就是写闻俊卿女扮男装读书择婿的故事,和梁祝是不相干的。 我们知道,各地都有梁祝故事的唱本,石印小字本的梁祝小说,也曾有过,尽管这都是很晚出的东西,现在搜寻起来却也不大便利。 梁祝故事的流传区域,几乎遍及全国,故事地点的说法也各不同,主要分成两大派,一是浙江说(认为地点是在杭州、宁波、上虞一带),一是江苏说(虽承认梁祝的浙江籍贯,但是指梁祝读书的地点。在江苏宜兴善权寺后还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大字石刻,并且指附近的祝陵就是祝英台的葬地)。总之,这个传说在江苏浙民间是最有力的,而检查江南最流行的弹词本,却也不见它的踪迹。 抗日战争以前,郑振铎从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各地搜集了弹词本一百多种,编成书目,比较最重要而最普遍的本子,可以说是相当地收轹完全了;阿英在这方面也下过一番功夫,他收到《真本玉堂春全传》可以说是一个收获,可是他们都没有得到梁祝故事的弹词本。 事实上,较远期的梁祝唱本、话本和小说本,是不会没有的,甚至在宋人话本中也可能早已有过。(王实甫引了它的情节入曲,几乎不是得于口传,元曲获取宋人话本材料,是有种种迹象可以看出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
乐器爱好者
时间:
2003-11-1 13:11
这么好的东东~~ 为什么不顶啊`~~
作者:
葫芦丝
时间:
2003-11-1 22:51
呵呵
作者:
我来也
时间:
2003-11-10 21:41
我也来顶一顶!!! 人多力量大啊!!! 大家一起来狂顶·!!!
作者:
johnsonzju
时间:
2003-11-20 22: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olPose
时间:
2003-11-22 12:21
http://www.liangzhu.org/
作者:
wmguo
时间:
2003-12-20 01:38
支持 很好的音乐我喜欢
作者:
楼兰玉筝
时间:
2004-1-2 14:48
真美啊~
作者:
133130165193
时间:
2004-1-9 13:06
果然不错丫
作者:
hubaoxing
时间:
2004-5-11 14:28
难得难得啊
作者:
chenxue
时间:
2004-5-30 16:27
是很好的音乐,顶
作者:
少数民族乐器网柳风
时间:
2004-11-3 2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瞬
时间:
2004-11-6 23:31
支持!!!!!!!!1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