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6秩老人了,应该说已经进入步履蹒跚的年龄。人常说,年过三十不学艺,可我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迷上了葫芦丝。
我学吹葫芦丝纯属偶然,然而,我对葫芦丝音乐的向往和热爱那确是到了狂热痴迷的程度。我老伴儿说,我的心里只有葫芦丝;我儿子说,我做什么事都太执着。。。。。。。无论是非,我学吹葫芦丝毕竟坚持已经一年了,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我学吹葫芦丝也属自学,无缘任何正规流派的渊源。所以,一开始就自己瞎摆活。这样呢,走弯路是少不了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还是最好跟着自己喜欢的流派老师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过。和年轻朋友相比较,还增加了两个难题,一是人老了手指灵活程度弱了;二是人老了记忆能力差了。
在这一年中,掌握了初步的葫芦演奏常识和相关知识,学会了20几首简单的曲子。水平呢,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也可以自娱自乐陶醉其中。这就够了,我们又不做专业,找个茶余饭后的乐和不比坐在电视机前作“傻子”要强百倍啊?(以前有句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说自学呢,是说明没有门派师宗,没有专人手把手的教学。但是,更幸运的是我来到了马老师的这个论坛。与其说自己自学,倒不如说自己是百位老师指导出来的老学生更为确切。
论坛像是我自己的家,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有无私奉献的管理,有不求索取的老师,有互帮共勉的朋友。。。。。。。每每想到这些,我会被自己深深的感动所震撼。
这里,再次感谢您们,感谢您们付出的心血,感谢您们提供的平台。虽然是在总结自己葫芦丝学习情况,但是,我觉得一年来葫芦丝的进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得到的友情,这是最最宝贵的。从这点看,网络并不是纯粹虚拟的,也感谢它带给我们的远程交流。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体会葫芦丝进步有三个层次,也就是三个台阶:
一是掌握各种演奏技巧。这个阶段是最最初期的阶段,要想学好葫芦丝,必须要有相对好的基础,也就是大家说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小块儿块儿,才能为描绘一幅大型蓝图打好基础润好色。不过,学习这些小东西的时候,会感觉很枯燥,是要吃点苦,下点功夫的,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曲子来学习。
二是气息控制自如。气息也是一种技巧,但是我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在初期阶段,气息往往是掌握不好的。我的感觉是:不是自己在控制葫芦丝,而是葫芦丝在控制自己。如果一首曲子,你的技巧性东西安插得很好,气息不到位,曲子就会显得平淡苍白,没有生气。因此,如果一个人气息掌握到家了,那么应该是登上第二个台阶了。
三是表现音乐的意境。这个阶段应该是相对最高层次了。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具备上述素质,还要充分理解音乐个性的涵义,熟练运用各种颜色,把蓝图勾画的生动超然。
这是我对学习葫芦丝的体会,把它写出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参照和动力。当然我自己做得不好,有时候一个月连动都不动。常言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葫芦丝最好每天都能坚持练习至少1小时。我想呢,作为业余爱好者,都不会有那么充分的时间去保证练习的,只要不放弃,把喝酒打麻将的时间挤兑一点也就够了。
哈哈,祝愿大家进步,开心~ 说错了大家请批评。
向您致敬!!!
楼主的简结我深有同感。我也是在刚好过55岁生日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算下来也是三年多了。但在第一年也像楼主一样自己瞎摆活。自从迈进了老马的这个论坛后,学习葫芦丝就有点“章法”了。因为这里正如楼主所言“ 论坛像是我自己的家,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有无私奉献的管理,有不求索取的老师,有互帮共勉的朋友”。因而来到论坛二年的时间里,我自认为自己的葫芦丝吹奏水品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凡问及我是向谁学的葫芦丝,我的答复就是——《葫芦丝专业论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2 12:18:13编辑过]
其实很多人对如何学葫芦丝不解,楼主一二三点,完全可以回答了,葫芦丝技巧很多搞过教学的都有体会,就是要真的说的话,一晚上可以把所有的技巧讲完,但是学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看这帖有很多同感,就是学乐器目的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我想这应该是小数吧,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方式,娱乐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有这样的心态的人,学起来没压力,只要喜欢,有钻研的精神,迟早有一天能学得很好的
作为论坛管理员,看到楼主以及宵语哥等朋友能这么说,真的很欣慰!感谢大伙这么多年的支持,我只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你们这些朋友才是主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2 20:32:46编辑过]
楼主老哥总结得好啊,善于学习且勤于思考.人到老年,没点个人爱好是很痛苦的事.有爱好生活才有乐趣.我今年也五十五岁了,学葫芦丝一年,感觉对这个奇妙的小东西越来越痴迷了.自己年轻时爱好音乐,学过大提琴,吹过大管,弹过钢琴和电子琴,凭借这点基础,开始自学葫芦丝.我现在感觉,跟年轻人比,差的是气息不行了,手指头比较僵硬,特别是快速的乐段,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又感觉这么多年对音乐的爱好和积累,能帮助自己更容易的理解乐曲,从简单的模仿到理解到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自由的发挥.葫芦丝独特的音色真的十分迷人,相比其它的乐器更容易上手(要真正吹得好当然是另一回事).我没有找老师教,我的体会首先是多听,听的多了,就能有所感悟.再是从模仿开始,要能吹得象.我是跟着录音来吹的,好象初学书法的描红.然后是在网上看网友们的学习体会,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熟能生巧,老话说:没有瞎了的工夫.工夫到了,成就自然出来了.感谢这个论坛,帮我少走好多弯路,谢谢辛勤的板主们!
祝老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感谢老师们莅临寒舍,老师们寓教于无形的指点,再次给了我新的启示和思考。
是啊,吹了一年了,进步肯定是有的。但是,进步的速度怎么样呢?这应该是自己好好考虑的。我们业余爱好者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一头钻进去,时间是宝贵的。因此,这里面有一个方法问题,一味的“死练”不一定十分奏效。
至于“气息”,到底气息是什么?我想,可能每个人在学习葫芦丝的不同阶段都会有每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记得很早马老师和小静老师就多次指出我的气息问题,他们讲了气息的重要性。自己貌似明白了,可理解的一塌糊涂。哈哈,当时怎么理解呢?想起来会很可笑。
初期我是这样理解的:我是用气息吹的呀,该“吐”的地方吐了,该“连”的地方连了,标注“弱”的地方用小点声,标注“强”的地方用大点声。。。。。。。怎么还有问题呀?迷茫~
后来,学习葫芦丝时间的稍长一点了,初步体会到老师们讲的气息重要的所在了。但是还是没有真正摸索到气息到底是什么。心想,老师们怎么不把气息问题说说清楚啊?郁闷~
哈哈,现在明白了,如果简单的理解气息含义,好理解;如果真正用文字和语言来叙述,还真有点说不清楚。
凌未风老师说得好,表现意境是教不来的,要靠自己的悟性。我想,气息和意境同样属于一个“不可言传,只应意会”的范畴,究竟怎么样才能够把气息运用好,那要看自己的气息功夫到家不到家,还要看自己对音乐特性灵魂的理解角度和程度。譬如,当今各位葫芦丝大师的同一首曲子,在曲谱相同的前提下,他们的吹出来的曲子是不同的。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各人的理解和表现手法迥异的体现。所以,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风格里面,其他技巧性的东西不是占绝对位置的,占绝对位置的应该是气息。
不知道以上理解和感想是否跑题了,请老师们指正。
因为我也是老学生,我只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兄弟你一样,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在我半年总结的同时,我学习了一首曲子《小卜少》,作为自己一年来的技术总结篇。
这首曲子,看似简单,实确不易。费了好大力气,也没有上轨道。我现在正等候小静老师有时间了给大家逐段分解的示范呢,再好好深入一下。
我当时记得向马老师说过,我怎么这么憋气呀?后来马老师和小丁老师给我指出来是因为该连着吹的地方我断开了,这样呢,就手忙脚乱的,气息跟不上,自己憋得慌,听者累得慌。
兄弟上面说的,我想也应该算是气息范畴的问题。不该吸气的时候吸了,该停短顿的地方吹了。虽然属于最最初步的气息掌握,但是真的做到吸吐自如的时候,那也应该班列高手了。希望经常交流,互帮互学,天天有进步~
同意第10楼的观点,气息和意境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要靠自己的悟性.但是"悟性"是什么?一个人的悟性是跟他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乃至生活经历都有关系.俗话说,听你吹葫芦丝就是在听你吹"文化"!所以,我们要吹好葫芦丝,就必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学一点乐理知识;理解领会乐曲中的"神",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故最好能学点"美学"基础知识,这样,对于提高自己的"悟性"大有裨益.
同意第10楼的观点,气息和意境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要靠自己的悟性.但是"悟性"是什么?一个人的悟性是跟他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乃至生活经历都有关系.俗话说,听你吹葫芦丝就是在听你吹"文化"!所以,我们要吹好葫芦丝,就必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学一点乐理知识;理解领会乐曲中的"神",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故最好能学点"美学"基础知识,这样,对于提高自己的"悟性"大有裨益.
你们好!我是一个初学者..刚是个大一的孩子.无意中进了这样一个网站,我感到自己太荣幸了.太高兴了..因为这里有资深的学长,老师..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兴趣相同的朋友.
希望以后共同进步
向您的精神和执着学习学习再学习
老大大哥真是让人佩服!
我也是去云南玩的时候听到吹葫芦丝就爱上了。
也许是年龄大了(今年该54了),学了半年,自觉进步不小,但吹着吹着,总觉有一点不足且难克服,那就是气脉不够,吹到好处时,常常因一口气换不好或吹不到头而坏了好事。不知岁数大的各位如何,有没有同感,如何克服?气息控制和运用,我觉得这是吹葫芦丝的关键之处,卡在此处,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颇有同感!上了年纪,气息衰退是必然的。我吹[侗乡之夜]时就经常感到憋气,别人听起来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我现在每天游泳,吹长音,听说会有所改善。
换气的方法,我觉得重要的是选择换气点。不破坏乐曲的完整和流畅,又不能憋气,年轻时没觉得困难,现在吹一首曲子前就得好好设计啦。无奈!
楼主前辈总结的太好了,您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您致敬!!!
深受启发的帖子,给我们初学者,在学习的路上点上了一盏明灯,真心感谢你
谢谢你的勉力,我们共同进步。
不错,基本功很重要,努力练习中!
我有一个丝友说:指生美。气生情。就是指指法、气息。“意境”在技巧的基础上就看对乐曲的理解了。
我认为吹奏出的乐曲能反映出主题;让听众在听到的乐曲中仿佛看到一幅幅画面,就可以说吹出意境了。
我有一个丝友说:指生美。气生情。就是指指法、气息。“意境”在技巧的基础上就看对乐曲的理解了。
我认为吹奏出的乐曲能反映出主题;让听众在听到的乐曲中仿佛看到一幅幅画面,就可以说吹出意境了。
说得好呵呵,也就是常说的音乐的感染力
呵呵 看完了~
我是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音乐教师
最近迷上葫芦丝了
想您学习~~
呵呵 看完了~
我是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音乐教师
最近迷上葫芦丝了
想您学习~~
估计不出一年,绝对高手呵呵 欢迎檬檬
看了葫芦老师的贴子,感触很深。一是对一位年过六旬(虽然本人也年近5旬)的老同志学习音乐的执着,痴迷,深表钦佩!二是从内心来说,庆幸找到这样一个老少皆宜的好网站。三是通过这个网站,了解了一大批喜爱葫芦丝音乐的老师和年轻朋友!
老同志,向您致敬!!!
声声葫芦情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葫芦丝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推广,他虚心、勤奋、踏实、聪慧,对葫芦丝有着很深的阶级感情和艺术造诣,他是我们全体葫芦丝爱好者学习的楷模,同时,我们大家也为有这样的好老师、好老哥、好朋友感到万分的高兴和无比的骄傲!
我刚三十出头,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葫芦丝,对葫芦丝有着和楼主一样的热情。虽然我学习葫芦丝才三四个月,水平十分有限,可对葫芦丝十分喜爱,每天都会抽时间练习两个小时;有空时一天练习吹奏七、八个小时也不觉得烦,葫芦丝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
上大学时我喜欢弹吉它,多多少少有点音乐基础。现在我已经学会吹奏十多首流行歌曲,还没有练习专门的葫芦丝曲,因为我觉得我还打好基础。
这个论坛很不错, 希望以后能在这里和大家多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向您致敬!
我现在刚学2天,生产噪音中。。。
向大家学习,任何事只有会不会的问题,没有难不难的问题,贵在坚持,贵在总结。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没想到今天又转回来了。帖子从头到尾翻开一遍,感受颇深!那时发的帖子,感觉学习上因岁数大气脉不够,常吹得上不来气。而今回头再看,不想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自发帖起,已经一年多了。当初那道坎,已经逾越,现在气息较为自如了,不论吹快吹慢的曲子,不会吹得脑门青筋暴起,呵呵...正如诸位老师始终强调的那样,气息的练习格外重要,其实,这就是葫芦丝练习的“马步功”,天天练,功底才能扎实深厚,吹奏时,曲子的控制才能沉稳,情感表达才能随心所欲,收放自如。于健康也大大有益哟!
学葫芦丝快两年了!葫芦丝带给我一种新的生活和享受。如今感觉,生活中不能没有葫芦丝,三天不吹,心里发闷(虽吹得还不够味,难得像论坛中诸位老师那样专业,但自娱自乐起来,也蛮够自我陶醉的...)平时工作虽忙,但一到周末,必定要来逛一逛论坛,这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种习惯,就像周末要闻点酒香,品点老酒一样。不来看一看,转一转,就觉得周末生活缺了点啥似的...
论坛上的老师们,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这份教益,这份愉悦,欢乐和精神上的享受!
原帖由 风铃无语 于 2010-5-25 16:37 发表我是刚开始学习葫芦丝的新手,也是快退休的年龄,看了楼主及各位坛友们的经验介绍,很受启发.向大家学习了.同时也想请教各位,初学者用什么调的葫芦丝为好昵,
用降B或C调较合适,因为这两种较常用,且吹奏省力。
他是在用他的才能乞讨。我认为不给也罢他的确可怜,只因他比别人少了两条腿,再用优伤的音乐让有感动。还有别的理由吗?楼主你知道在我国有多少比他命运更不好的人吗?真是需要我们可怜的是那些不愿意让我们可怜而努力挣钱为生存的人!在我们身边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吗?看下图:
原帖由 daming_gao 于 2008-3-7 16:35 发表我有一个丝友说:指生美。气生情。就是指指法、气息。“意境”在技巧的基础上就看对乐曲的理解了。我认为吹奏出的乐曲能反映出主题;让听众在听到的乐曲中仿佛看到一幅幅画面,就可以说吹出意境了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