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菩萨蛮)七首
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散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才看到。张哥的这个主题很好,只是还没译成白话文,大部分人还欣赏不了,无法顶贴。
下午没事从字面上译了第一首,草纸上改来改去的,知道了大概意思,可能不太确切。有知道的贴上来,学习的好机会,大家一起学啊! 对“三苏”记得很清,上学时语文考试题就有:唐宋八大家都是谁,苏轼词(菩萨蛮)七首作者为苏辙的长子,次子苏洶。下面是我对苏轼词(菩萨蛮)七首其中的第一首的理解。
春末夏初,少妇一人孤独懒散的呆在家园里,在漫长的时光中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友人,做梦被莺惊扰,向邮驿问询有无远方亲人或朋友信息有很害羞。全句的主题是写:春天里少妇对远方游人的思念之情。 请大家各抒己见,有时间再琢磨第二首。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2:25 编辑 ]古灯朋友讲得对!
老师讲的多少年了,只是凭记忆记的,也许错了,今天回家查资料。
查了,是错了。
大家都是较真儿人!
苏轼词(菩萨蛮)七首菩萨蛮(夏景回文)(第二首)
直译:夏日炎炎挥汗如珠, 情暖心中薄纱彩衣飘。 两颊绯红疑是枕上留痕, 闲望镜前梳妆零乱。
意译:夏日炎炎红似火,少妇汗流如珠似雨。佩玉情怀心中暖,薄纱彩衣轻飘。侧卧床前情思红晕疑是枕上留痕,闲望镜前梳妆零乱。
注: 张哥发的此主题好是好,但欣赏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意境下写的七首诗,网上查、翻书找查不到,就这点水平。警察、古灯帮我,第三首留给你们了。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2:27 编辑 ]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特别是换行分段的时候,明明打了回车,但发表了以后,还是不分段。
不过,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点击“预览帖子”,然后再编辑,这样,想要什么格式就什么格式。
原帖由 蓝雪青松 于 2009-8-29 22:58 发表 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特别是换行分段的时候,明明打了回车,但发表了以后,还是不分段。 不过,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点击“预览帖子”,然后再编辑,这样,想要什么格式就什么格式。
又学一招!不忘春风教,常怀化雨情。
柳皮笛言重啦!握手!
我也是偶然发现这个办法的。
这又是考古学家古灯大师发掘的老帖子了
警察真是百事通啊
对我来说是新帖 !
真巧,昨天女儿中学的语文老师带他女儿找我看病,这个重任就交给他了,他可是我们这的名师啊!这不刚打开邮箱就看到了,先转过来一首大家欣赏,多了难吸收。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此诗欲抑先扬,前四句写乐景,缠绵柔丽,后四句写悲情,凄凄戚戚。诗中那位隔着小梅红的篱笆深情偷看的江南女子何等娇柔可爱!而别离的愁苦又是何等凄伤!清代大词人纳兰容若也有单句回文词《菩萨蛮》三首,其一云: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裒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裒,风剪—丝红,红丝一剪风。” 以“寒窗雾”、 “天暮”、“落花”、“啼鸦”、“裒罗”、“影瘦”、“—丝红”、“一剪风”等凄冷萧瑟的意象反复渲染,怎一个“愁”字了得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2:43 编辑 ]
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寻乘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菩萨蛮》是一首回文词。说词是“诗余”,多少还有些偏激,但是回文词是地道的“词余”。它不会有多少深刻的积蕴和意境,更倾向于一种文字游戏。就它的艺术性讲,是不符合传统的“意境”说的,所以它没有成为词的上品,一般的词选都不将其列入。尽管如此,苏轼的回文依然给人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就其原因,是它运用了音乐上的“反复”手法。“反复”同样也是一种文学修辞,用回声的重复与原声相融产生混响。而这所不同的是,修辞中的反复与原句必须紧紧相连,依附性很强;而音乐可以间隔很久,当熟悉的旋律重现时给人一种故地重游的亲切感,它不是原句的附属,是独立的,甚至是一种升华。
这首回文,虽然反复紧连着原句,但它的意义是自我的,所以更接近于音乐的反复。音乐般的回环性,好像秋千摆荡,虽然是高低再高低的重复,那种有点头晕目眩的感觉却从来不让人感到乏味。起句“翠鬟斜幔云垂耳”蕴借着女子鬟发的静态美,“耳垂云幔斜鬟翠”的回环好像取下了发簪,让一头青丝飘荡了起来。“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不知是慵懒的春天在睡觉,还是爱梦的人睡懒了春天,产生非梦非醒般的幻觉。“颦浅念谁人”,当那浅浅的眉头一皱之中,应该还有一丝淡淡的甜蜜,毕竟“人谁念浅颦”同时异地,那个人正用同样的表情,想着同样的心事吧。荡漾着的诗句,正好配这荡漾着的诗情。
古典时期的音乐巨匠巴赫是一位擅长主题重现的作曲家,在他的每一首创意曲中,每个声部的主体性旋律都会重复几次甚至十几次,就在不断升华的重复中,让听众坚信一个听觉信念,从而净化人们的心灵,这就是巴赫宗教音乐的圣洁纯澈。由于词、曲篇幅有别,苏轼不可能在诗词中采用“主题再现”的手法,但追求的效果却是一致的。另外,反复给人一种因果相因,循环无极的神秘感。苏轼曾经修佛,佛家有语“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各色,各色缘之入,方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其意之深奥, 也是源于生命的循环与轮回吧。 《浣溪沙》是苏轼采用最多的曲调,这是诗、词、乐,三方关系决定的。
《浣溪沙》在形式上同七言诗很像,苏轼是诗人,在词里是一定要体现这种气质的。而词有乐,它有配乐的束缚,也有配乐的优势。《浣溪沙》一阙三句,诗则一联两句,这就意味着一个句群中,词的气息要更长,抒情的空间会更广,情绪的最高点可以冲得更高;但是如果情力不足,长句就会流于平庸,艺术的密度就会被冲淡。苏轼把一阙作为一个乐句来处理,把情绪抻得很长,拉得很紧。上阙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各种景色盘点的雅致清丽。下阙中的日高连着上句的路长,思茶系着下句的问人家,这个起伏自然天成,毫无冗长之感。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2:38 编辑 ]原帖由 柳皮笛 于 2009-8-30 12:31 发表 真巧,昨天女儿中学的语文老师带他女儿找我看病,这个重任就交给他了,他可是我们这的名师啊!这不刚打开邮箱就看到了,先转过来一首大家欣赏,多了难吸收。
原来柳皮笛是名医啊???厉害。
古灯:过讲了,只不过是熟悉,所以比较信任我。
啊?俺有那么凶吗?
哈哈,柳姐姐,警察非常好,而且超有耐心,我每次发帖子也是这样,格式总是错的,你发完可以点 预览帖子 或者点编辑 就可以整理了
原帖由 柳皮笛 于 2009-8-31 11:49 发表 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寻乘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菩萨蛮》是一首回文词。说词是“诗余”,多少还有些偏激,但是回文词是 ...
不愧是名师啊,解释的真好!苏轼的词都写的太好了,我最喜欢的是他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那首,每次读都觉得凄惨忧伤,但是又觉得那种思念的感情入髓,丝丝扣心。他的回文诗难度非常大,很有趣,但是我很难看懂。
原帖由 yanzi_8255 于 2009-8-31 22:10 发表 不愧是名师啊,解释的真好!苏轼的词都写的太好了,我最喜欢的是他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那首,每次读都觉得凄惨忧伤,但是又觉得那种思念的感情入髓,丝丝扣心。他的回文诗难度非常大,很有趣,但是我 ...
难度是有点大,我们要雅俗共赏啊。
没有!你看俺在一帖里这样表扬你: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散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
古人常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本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这首词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2:47 编辑 ]过奖哈!改天有机会请你吃面!
我可不是陕人,从不爱吃面。再说一碗面就把我打发了,太便宜你。我要吃大餐!!
难道是“澳洲鲍鱼四只,四斤的龙虾一只”?如果那样的话,服务员肯定说“对不起,没有!”
那是你提前交代好的。
苏轼的菩萨蛮欣赏后,挺伤感的,转移一下情绪。
就你这两句话,也属地道的文人骚客啊,你也在灌墨啊!
原帖由 yanzi_8255 于 2009-9-2 23:55 发表 哈,我们可以把范围拉大一点,回文诗难度太大了,我也挺喜欢宋词的,比较喜欢婉约派的,你们谈吧,我占个地儿听听,顺便给大家卖点瓜子,冰激凌,爆米花~~~
好的,俺边吃边听。
毛主席说:谦虚过分等于骄傲。
哎呀,是不是毛主席说的,问大圣吧,大圣记毛主席语录记的又牢又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
原帖由 yanzi_8255 于 2009-9-2 23:55 发表 哈,我们可以把范围拉大一点,回文诗难度太大了,我也挺喜欢宋词的,比较喜欢婉约派的,你们谈吧,我占个地儿听听,顺便给大家卖点瓜子,冰激凌,爆米花~~~
封燕子个后勤部长当当。
可能搞个美食版块也不错
这个主意很好,最好能搞些北宋时期的美食,诗词和美食相辉映。我想对葫芦岭来说不难搞到。
...这个,不是该 后勤部长该干的活吗
燕子你行! 随处抓商机啊。
你给后勤部长安排不就的啦!
一个是边听边吃,一个是边吃边听,都一码事啊,都是享受型的,都学你们听谁的啊?
[ 本帖最后由 柳皮笛 于 2009-9-7 13:00 编辑 ]柳皮笛姐,祝贺你也能同时引用两个帖子啦!
还是你教的啊,今天不给你献花了,三天后献.
回来了,怎么不发片片销假?
你也没看是谁慧眼识真金挖出来的?,不认真的顶,能对得起人家嘛。还有两首留着给你呐。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