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毛笔和葫芦丝------外行人说外行话 [打印本页]

作者: ab_yan    时间: 2007-8-18 18:53     标题: 毛笔和葫芦丝------外行人说外行话

唐代有个有名的书法家叫做孙过庭,他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如此,余以为葫芦丝亦然。初学葫芦丝者,但求平正,-----平正者,气息当匀,音色当正,音质当纯,其实就是基本功要到位的意思。既知平正,务追险绝;-----险绝者,老马之所说不可思议之技巧也。能险绝,复归平正。复归者,乃是技巧为音乐所驾驭者也。须知音乐并非技巧的堆积,技巧不过是表现音乐的手段而已。此过程若要通会,需要一生的历练。

偶以为当今葫芦丝,稍处通会者,仅哏老师一人,这和他的胡子比较长或许有些关系,其他,或处险绝之境,或处平正之初。老马先生之所说:“我愿意等”或者就包含着这一玄机。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7-8-18 21:23

你这可不叫外行人说外行话了,万物都有联系啊;从文字上可以判断出朋友的文化修养非常高,向你学习
作者: 阿细跳月    时间: 2007-8-18 22:47

楼主必是一位书法家了,如若不是想必在书法和音律方面造诣也非比寻常,居然把二者关联得恰如其份,看来在艺术方面是“一通百通”啊!佩服佩服,偶受教啦!


作者: 围观群众    时间: 2007-8-19 11:39

一看楼主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学者,喜欢研究而且都很深入,建议为论坛写个条幅!
作者: 清风竹韵    时间: 2007-8-19 23:58

两者皆乃竹之制品.记得有位古代名人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乃古代一些文人墨客清高脱俗的一种标志.它寄托了古之学者的一种情操,一种风格.而二者本身也只是用不同的形式传承着民族文化.总之,不管是眼睛看的还是耳朵听的,都能给人们带来视,听觉(艺术)精神享受!这就是竹之魅力所在!
作者: 大圣    时间: 2007-8-20 07:49

分析在理,佩服。
作者: luyc    时间: 2007-8-22 19:33

楼主高人啊,葫芦丝的初学求技巧精湛,但是到了后来技巧不再刻意追求,不经意间随意挥洒便成优美旋律,其实就是"复归平正"啊
作者: 村野听箫    时间: 2007-8-24 00:42

学富五车~ 今天追了第四贴~
作者: ab_yan    时间: 2007-9-4 10:27

就俺这个头还能算高人?别说和姚明比,就算和那个谁谁。。。一比,我都算不上高啊。

----陆老师过奖,俺惭愧了。


作者: 如去如来    时间: 2007-9-4 19:16

楼主的观点,让我联想到“蝴蝶效应”...........马克思老老先生教导我们说:事物是广泛联系的!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