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志华以技巧胜,哏德全以情感胜 [打印本页]

作者: ab_yan    时间: 2007-8-12 13:23     标题: 李志华以技巧胜,哏德全以情感胜

听李志华老师的苗家山花节,就像听到了苗家姑娘们欢乐的嬉戏,看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欢乐神情和无拘无束的婀娜身姿。每一个音符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雕细琢,珠圆玉润,工整严密,反映了李老师对音乐元素深刻的理解和音乐演奏技巧的高超的把握,可以认为,在葫芦的演奏上,李老师是学院风格的典范。你若要请教于李老师,想李老师必可以从乐器风格、气息运用、技巧把握和音乐理论等等多方面,与你长谈。李老师长于以技巧表现情感,而表现手法工整严肃,有点像西方的华尔兹。

听哏德全老师的竹楼情歌,妙韵天成,如画眉悠扬婉转,如乳燕深情呢喃,如夜莺浅吟低唱;又如月光旖旎,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哏老师以其内心深沉的情感驾驭自己手中的葫芦,似是率性而为,实为情之所至,质朴天然,扣人心扉。遥想哏老师当年,必是一曲葫芦丝紧紧吸引了当今哏夫人的芳心,以至从此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每天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他慢慢变老。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7-8-12 20:39

楼主写得好,并感谢论坛这么慢还坚持发帖支持,

对他们,我倒是习惯放在一起来谈论,因为我和李志华老师也很熟,也曾经说起这些,就风格来讲,我觉得他们是一条路的,并且我个人感觉李志华老师属于比较综合型的人才,一个曲子好不好,技巧和气息运用是关健,你细听他的一些曲子,如傣乡情歌,花山节,就知道了,不过技巧或气息的运用都非常好,不过毕竟年纪还小,有一些风格方面的曲子如草原特色的,还不是很完善,因为有一些东西并不是从书上或老师讲就能体会得到,有时人生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来积累,我相信他迟早会成为大师级的演奏家,只是他需要时间罢了,我愿意等


作者: 月醉丝竹    时间: 2007-8-13 10:08

楼主好文采,非常拥护楼主老师和马老师的文章。我也非常崇拜和欣赏他们两位大师的风格(其实在我眼里,我早把李志华老师当作大师了)
作者: 银色月光    时间: 2007-8-13 15:48

同意楼主的评价。这里还应提及李春华,毕竟我们看他的教材、听他的曲子、用他的伴奏最多,号称“葫芦丝王子”。用“二李哏”把他们放在一起不知是否合适。
作者: luyc    时间: 2007-8-13 16:28

向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清风竹韵    时间: 2007-8-13 18:51

严重支持月光版主的说法!说起他们三人可谓风格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首先谈谈相同点:三人都可以高超的技法熟练地演奏这种传统的民族乐器,淋漓至尽地表现乐器的音色,听完他们的演奏,都有一种欲罢不能,感叹不已的感觉!但我认为:李志华大师主要是以乐器的音色,表现的情感来演绎其作品,而李春华大师主要是以演奏的技法,气息的调整,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哏大师则是综合二人优点,他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艺术积淀.以上看法,不知妥否!欢迎交换看法!
作者: 月上柳梢    时间: 2007-8-14 17:59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12 13:23:45的发言:

听李志华老师的苗家山花节,就像听到了苗家姑娘们欢乐的嬉戏,看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欢乐神情和无拘无束的婀娜身姿。每一个音符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雕细琢,珠圆玉润,工整严密,反映了李老师对音乐元素深刻的理解和音乐演奏技巧的高超的把握,可以认为,在葫芦的演奏上,李老师是学院风格的典范。你若要请教于李老师,想李老师必可以从乐器风格、气息运用、技巧把握和音乐理论等等多方面,与你长谈。李老师长于以技巧表现情感,而表现手法工整严肃,有点像西方的华尔兹。

听哏德全老师的竹楼情歌,妙韵天成,如画眉悠扬婉转,如乳燕深情呢喃,如夜莺浅吟低唱;又如月光旖旎,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哏老师以其内心深沉的情感驾驭自己手中的葫芦,似是率性而为,实为情之所至,质朴天然,扣人心扉。遥想哏老师当年,必是一曲葫芦丝紧紧吸引了当今哏夫人的芳心,以至从此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每天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他慢慢变老。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1 20:49:53的发言:

葫芦丝妙韵天成,听小静的葫芦丝,如看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帖,流畅平和。

古人云,音乐是流动的线条,书法是凝固的旋律,与我心有戚戚。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4 19:20:10的发言:

看了大家的交流,好多的同志们似乎非常的追求技巧,窃以为稍有逐末之感。

葫芦丝之所以好听,不在乎吹奏技巧,而在于吹奏者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而这些来自内心的修养,非从技巧可以得来。--------当然,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

我没有否定技巧的意思,比如,小静的牵手观音,动听之处,在于她善良的本性与丰富的内心情感的表露。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6 18:59:05的发言:

哏德全老师的音乐,自有一番天地,有谁不是生长在葫芦丝的故乡却能吹出

如此境界的葫芦丝的么?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8 22:27:32的发言:

阿细好像是一个例外。

不过例外也许有很多,器乐艺术的修为,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自己的精心历练。

器乐艺术我理解,应该有三重天,

第一重,手熟,大多学习几个月,可以达到。

第二重,技熟,学会几乎所有的表现技巧,甚至高难度的。若有名师指点,短期亦不难成。

第三重,理解和表现音乐,此非有缘人不可得也,有人兰质慧心,少可成之,有人苦求一生仍不可得,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善根,人人都有悟性,人人都可得其门而入之啊。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8 22:42:44的发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乎所有的技巧都学会了,却仍然感到自己的葫芦吹出来的音乐总是不那么动听,缺乏音乐本质的情感元素,自己唯手熟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恼的心情似乎没有尽头,什么时候才能使自己的音乐那样充满质感和穿透力,使人产生灵魂深处的感动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原因既不在音乐,亦不在技巧,在乎自己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越是善良,越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越是能从穿越时空的高度审视万物,就越能感动自己和别人。

呵呵~ 上面将楼主在论坛的主要帖子集中了一下。从中似乎能够看出,楼主不仅赏悦葫芦丝的妙韵天成,而且也在传播或传递着一种心智和理念......。

在帖子里楼主还提到了书圣王羲之,赶巧偶手头上有一卷王羲之集字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截其一页与楼主同赏。


作者: 清风竹韵    时间: 2007-8-14 19:06

作文比赛!好啊!精贴!还是我们王家出人才!呵呵!
作者: 老马    时间: 2007-8-14 22:10

李春华老师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些技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除去技巧不说,光说出的碟和伴奏,这个大家都看得见的东西,有多大贡献就知道了,当然如果一起讲的话,还有李贵中老师他们啊,都很厉害,要全国范围来说的话那可就多喽,如王厚臣老师他们。。。。
作者: ab_yan    时间: 2007-8-15 21:20

7楼的朋友,真是有心之人。并谢谢赐予的书圣的书贴。

民族艺术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天才的艺术家,更要有培育天才艺术家的土壤 ------- 这是别人说过的话,呵呵----- 我愿做此土壤的一颗小颗粒。

因为有了天才的艺术家,我们才得以欣赏美轮美奂的音乐。

艺术的精进,需要有平和的心态,需要一辈子的阅历和历练,书圣的碑帖,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些,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作者: 十四阿哥    时间: 2007-8-19 19:47

各有各的特色,我想还是不要比了吧,尽量多说好话就对了
作者: 月上柳梢    时间: 2007-8-20 12:32

以下是引用ab_yan在2007-8-15 21:20:41的发言:

......艺术的精进,需要有平和的心态,需要一辈子的阅历和历练,书圣的碑帖,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些,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作者: 月醉丝竹    时间: 2007-8-20 23:45

以下是引用月上柳梢在2007-8-20 12:32:33的发言: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老了,不中用了,老眼昏花的,我还以为楼主老师就是柳梢老师呢~
作者: ab_yan    时间: 2007-8-25 19:59

以下是引用月上柳梢在2007-8-20 12:32:33的发言: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柳梢老师真风趣。


作者: 13352134785b    时间: 2007-8-26 12:46

看了各位老师的大作,颇有教益!

葫芦丝风靡全世界,连一些二人转演员都把葫芦丝作为一种绝活时不时的演它一曲。这里除了葫芦丝是民族的、音色独特,易于上手之外,和各位大师、名人的不懈宣传推广、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妙韵天成都有关系。


作者: 静谷    时间: 2007-9-7 01:11

马老师说的好:

“积累”


作者: 风中之圣    时间: 2008-1-31 14:17

向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蜀山冬雪    时间: 2008-1-31 22:04

    看几位前辈、师兄聊的兴起,也很想来几句,但无奈后学末进,且在论坛立足未稳,又对大师们所知甚少,妄言之下定会贻笑大方。好在学生尚眼明耳聪可清目悦赏、洗耳恭听。他日稍有所成定会为论坛添砖加瓦,以谢赐教之恩、略表感激之情!
作者: 流浪兄弟    时间: 2008-2-3 21:35

哈哈,那我看楼主就是文采胜啊[em13][em13][em13][em13]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