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志华老师的苗家山花节,就像听到了苗家姑娘们欢乐的嬉戏,看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欢乐神情和无拘无束的婀娜身姿。每一个音符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雕细琢,珠圆玉润,工整严密,反映了李老师对音乐元素深刻的理解和音乐演奏技巧的高超的把握,可以认为,在葫芦的演奏上,李老师是学院风格的典范。你若要请教于李老师,想李老师必可以从乐器风格、气息运用、技巧把握和音乐理论等等多方面,与你长谈。李老师长于以技巧表现情感,而表现手法工整严肃,有点像西方的华尔兹。
听哏德全老师的竹楼情歌,妙韵天成,如画眉悠扬婉转,如乳燕深情呢喃,如夜莺浅吟低唱;又如月光旖旎,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哏老师以其内心深沉的情感驾驭自己手中的葫芦,似是率性而为,实为情之所至,质朴天然,扣人心扉。遥想哏老师当年,必是一曲葫芦丝紧紧吸引了当今哏夫人的芳心,以至从此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每天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他慢慢变老。楼主写得好,并感谢论坛这么慢还坚持发帖支持,
对他们,我倒是习惯放在一起来谈论,因为我和李志华老师也很熟,也曾经说起这些,就风格来讲,我觉得他们是一条路的,并且我个人感觉李志华老师属于比较综合型的人才,一个曲子好不好,技巧和气息运用是关健,你细听他的一些曲子,如傣乡情歌,花山节,就知道了,不过技巧或气息的运用都非常好,不过毕竟年纪还小,有一些风格方面的曲子如草原特色的,还不是很完善,因为有一些东西并不是从书上或老师讲就能体会得到,有时人生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来积累,我相信他迟早会成为大师级的演奏家,只是他需要时间罢了,我愿意等
向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听李志华老师的苗家山花节,就像听到了苗家姑娘们欢乐的嬉戏,看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欢乐神情和无拘无束的婀娜身姿。每一个音符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精雕细琢,珠圆玉润,工整严密,反映了李老师对音乐元素深刻的理解和音乐演奏技巧的高超的把握,可以认为,在葫芦的演奏上,李老师是学院风格的典范。你若要请教于李老师,想李老师必可以从乐器风格、气息运用、技巧把握和音乐理论等等多方面,与你长谈。李老师长于以技巧表现情感,而表现手法工整严肃,有点像西方的华尔兹。
听哏德全老师的竹楼情歌,妙韵天成,如画眉悠扬婉转,如乳燕深情呢喃,如夜莺浅吟低唱;又如月光旖旎,竹影婆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哏老师以其内心深沉的情感驾驭自己手中的葫芦,似是率性而为,实为情之所至,质朴天然,扣人心扉。遥想哏老师当年,必是一曲葫芦丝紧紧吸引了当今哏夫人的芳心,以至从此坠入爱河,不能自拔,每天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他慢慢变老。葫芦丝妙韵天成,听小静的葫芦丝,如看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帖,流畅平和。
古人云,音乐是流动的线条,书法是凝固的旋律,与我心有戚戚。
看了大家的交流,好多的同志们似乎非常的追求技巧,窃以为稍有逐末之感。
葫芦丝之所以好听,不在乎吹奏技巧,而在于吹奏者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而这些来自内心的修养,非从技巧可以得来。--------当然,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
我没有否定技巧的意思,比如,小静的牵手观音,动听之处,在于她善良的本性与丰富的内心情感的表露。
哏德全老师的音乐,自有一番天地,有谁不是生长在葫芦丝的故乡却能吹出
如此境界的葫芦丝的么?
阿细好像是一个例外。
不过例外也许有很多,器乐艺术的修为,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自己的精心历练。
器乐艺术我理解,应该有三重天,
第一重,手熟,大多学习几个月,可以达到。
第二重,技熟,学会几乎所有的表现技巧,甚至高难度的。若有名师指点,短期亦不难成。
第三重,理解和表现音乐,此非有缘人不可得也,有人兰质慧心,少可成之,有人苦求一生仍不可得,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善根,人人都有悟性,人人都可得其门而入之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乎所有的技巧都学会了,却仍然感到自己的葫芦吹出来的音乐总是不那么动听,缺乏音乐本质的情感元素,自己唯手熟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恼的心情似乎没有尽头,什么时候才能使自己的音乐那样充满质感和穿透力,使人产生灵魂深处的感动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原因既不在音乐,亦不在技巧,在乎自己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越是善良,越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越是能从穿越时空的高度审视万物,就越能感动自己和别人。
呵呵~ 上面将楼主在论坛的主要帖子集中了一下。从中似乎能够看出,楼主不仅赏悦葫芦丝的妙韵天成,而且也在传播或传递着一种心智和理念......。
在帖子里楼主还提到了书圣王羲之,赶巧偶手头上有一卷王羲之集字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截其一页与楼主同赏。
7楼的朋友,真是有心之人。并谢谢赐予的书圣的书贴。
民族艺术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天才的艺术家,更要有培育天才艺术家的土壤 ------- 这是别人说过的话,呵呵----- 我愿做此土壤的一颗小颗粒。
因为有了天才的艺术家,我们才得以欣赏美轮美奂的音乐。
艺术的精进,需要有平和的心态,需要一辈子的阅历和历练,书圣的碑帖,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些,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艺术的精进,需要有平和的心态,需要一辈子的阅历和历练,书圣的碑帖,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些,不知朋友们以为然否。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然也~。
不过楼主自比为土壤中的小土粒偶感觉稍显低调,如果一定要以“颗粒”作比的话,莫如叫一粒化肥更贴切,楼主以为然否?
柳梢老师真风趣。
看了各位老师的大作,颇有教益!
葫芦丝风靡全世界,连一些二人转演员都把葫芦丝作为一种绝活时不时的演它一曲。这里除了葫芦丝是民族的、音色独特,易于上手之外,和各位大师、名人的不懈宣传推广、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妙韵天成都有关系。
马老师说的好:
“积累”
向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