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确不反对为了使葫芦丝音乐更加有创意,更加普及,用一些新的办法。但是听了葫芦丝吹得流行歌曲后,觉得好像把民族风味丢了,独有的演奏技巧也不够明显。这是要付出的代价吗?二胡古筝多受人尊敬啊,也没听过多少二胡古筝演奏的流行歌曲。
别说郑钧的灰姑娘是用葫芦丝吹的。应该说郑钧用少数民族风味的乐曲创造了他的流行歌曲。
葫芦丝应该多和其他民族乐器还有西洋乐器组合,发展发展轻音乐。我听《抚仙湖》不错。
有自己的见解总是不错的,现在流行的适合葫芦丝吹的曲子太少,歌都唱成"说话"一样了,不明白现在的年青人怎么想的
哈哈 老马就是老马说的真好 哈哈!!!!看了这贴实在同感 哈哈!!!
中国人现在就是缺少点中国人传统的东西 不是吗? 好的要发扬 坏的要摒弃 这才最好! 还是希望更多的朋友真正能领会到民族音乐的精髓,将它发扬。小鬼子的东西固然有好的,但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够它们学的了,就象个老外他再学京戏学一辈子他也不可能学到精髓一样(说白了他就没那传承)所以还是希望乐友们把我们的东西发扬好,做好 不是吗????
个人感觉中国人吹萨克斯有萨克味道的太少 特别少!!
请砟砖!!
用葫芦丝吹现代流行歌曲好听吗?不—好一听,太难听了,用葫芦丝演奏,我认为为应该还是吹具有傣族音乐为基调的曲子为好,用葫芦丝吹流行曲子我看只有一些新手上路小朋友才吹吹,真正吹葫芦丝人不会用他来吹流行歌曲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非代表其他朋友们。
我的确不反对为了使葫芦丝音乐更加有创意,更加普及,用一些新的办法。但是听了葫芦丝吹得流行歌曲后,觉得好像把民族风味丢了,独有的演奏技巧也不够明显。这是要付出的代价吗?二胡古筝多受人尊敬啊,也没听过多少二胡古筝演奏的流行歌曲。
别说郑钧的灰姑娘是用葫芦丝吹的。应该说郑钧用少数民族风味的乐曲创造了他的流行歌曲。
葫芦丝应该多和其他民族乐器还有西洋乐器组合,发展发展轻音乐。我听《抚仙湖》不错。
偏激了!~贫瘠了!!!~~~
人家在给葫芦丝的发展做贡献!!!~~~
二胡/古琴/唢呐/笛子/你用KUGOO去搜下不是有很多流行歌曲的(那个都比葫芦丝多)!!!~~~
人家老外也不是用小提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奏出[梁祝](这个故事可是发生在中国浙江).那他的国人要怎么说了!!!~~~这叫西中(东)结合...
爱你在心口难开/人鬼情未了/昨日重现/雨中的节奏/我心永恒/毕业歌/这些经典吗?!~都是老外.
好东西/好文化/分什么中外,东西!!!~~~ 说实话中国现代化的东西都不是国外的吗.
不是我不爱国!!!~~~说的难听点...中国和西方国家真的没的比.
[em35][em35][em35]
我认为还是不要吹流行歌曲,这样没有什么意
思,没有什么民族风味了,记住要传承民族文化噢
我想说的是,哏德全大师是傣族人,他对葫芦丝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对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没有用语言来说葫芦丝该不该吹傣族以外的歌曲的问题,但是他用行动做了说明: 他不仅用葫芦丝演奏了大量原生态的包括傣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乐曲,也用葫芦丝演奏了大量流行歌曲甚至外国歌曲,他的演奏淳朴优美,即使是演奏流行歌曲,也把葫芦丝特有的美表达得非常充分,这就表明,葫芦丝在他的心目中不是狭窄的民间艺术,他希望葫芦丝得到发扬光大,希望葫芦丝走出山沟走向世界,成为人类艺术宝库的共同财富. 除了哏大师以外,很多专业的,非专业的艺术家都为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进行艰苦的探索,进行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革,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例如一大批优秀的葫芦丝独奏曲脱颖而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茶歌>,<灞柳情>,<风叶恋>,<哥哥,我的鞋子湿了>等葫芦丝巴乌独奏曲,和傣族独奏曲一样优美,而且丰富了葫芦丝的技巧和表现方式,把葫芦丝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这些事实说明,葫芦丝艺术的前途,和其他乐器一样应当是走更宽广的道路,葫芦丝艺术并没有到头,在乐器本身,技巧构成,以及演奏的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丰富空间,所以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其实想封闭也封闭不住的,因为客观上,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艺术发展的道路也是不断向前的,不可能倒退.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问题,我认为用葫芦丝吹什么民族的曲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吹的曲子,吹得很美,吹得不丢失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吹得动人,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
马老师真逗!
忘记在补充一下,我搜集的二胡与琵琶演奏的流行歌曲就有50多首,还是名家演奏的呢。11楼的陆老师说的也棒。
一楼的朋友:要象哏大师那样什么曲子都要去尝试的。老是在原地转是走不出去的。
葫芦丝艺术的前途,和其他乐器一样应当是走更宽广的道路,葫芦丝艺术并没有到头,在乐器本身,技巧构成,以及演奏的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丰富空间,所以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其实想封闭也封闭不住的,因为客观上,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艺术发展的道路也是不断向前的,不可能倒退.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问题,我认为用葫芦丝吹什么民族的曲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吹的曲子,吹得很美,吹得不丢失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吹得动人,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
支持,音乐,只要好听,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乐器.
我想说的是,哏德全大师是傣族人,他对葫芦丝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对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没有用语言来说葫芦丝该不该吹傣族以外的歌曲的问题,但是他用行动做了说明: 他不仅用葫芦丝演奏了大量原生态的包括傣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乐曲,也用葫芦丝演奏了大量流行歌曲甚至外国歌曲,他的演奏淳朴优美,即使是演奏流行歌曲,也把葫芦丝特有的美表达得非常充分,这就表明,葫芦丝在他的心目中不是狭窄的民间艺术,他希望葫芦丝得到发扬光大,希望葫芦丝走出山沟走向世界,成为人类艺术宝库的共同财富. 除了哏大师以外,很多专业的,非专业的艺术家都为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进行艰苦的探索,进行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革,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例如一大批优秀的葫芦丝独奏曲脱颖而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茶歌>,<灞柳情>,<风叶恋>,<哥哥,我的鞋子湿了>等葫芦丝巴乌独奏曲,和傣族独奏曲一样优美,而且丰富了葫芦丝的技巧和表现方式,把葫芦丝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这些事实说明,葫芦丝艺术的前途,和其他乐器一样应当是走更宽广的道路,葫芦丝艺术并没有到头,在乐器本身,技巧构成,以及演奏的表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丰富空间,所以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其实想封闭也封闭不住的,因为客观上,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艺术发展的道路也是不断向前的,不可能倒退.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问题,我认为用葫芦丝吹什么民族的曲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吹的曲子,吹得很美,吹得不丢失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吹得动人,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
仁者见仁.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赞成21楼说法.只要适合葫芦丝音域演奏的,一切都可以尝试!而前提就是不能失却葫芦丝的特点.要想使葫芦丝这个优美的乐器得到更好的推广那就不能人为的去想限制什么什么.不是每个吹葫芦丝的人都能成为大师.但是每个吹葫芦葫芦丝的朋友却都得到了娱悦!这就是葫芦丝的魅力!!
楼主可以去看看那种‘宽音域葫芦丝’可以吹很多流行歌曲。
记得把自己小姆指也要学着按灵活。
原帖由 luyc 于 2007-5-6 14:14 发表我想说的是,哏德全大师是傣族人,他对葫芦丝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对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没有用语言来说葫芦丝该不该吹傣族以外的歌曲的问题,但是他用行动做了说明: 他不仅用葫芦丝演奏了大 ...
“我认为用葫芦丝吹什么民族的曲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吹的曲子,吹得很美,吹得不丢失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吹得动人,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支持这位朋友高见,赞一个!
关键还是吹葫者的功力是否足以用葫芦丝表现出应有的韵味。譬如再美妙的曲子,让一个五音不全的破锣嗓子喊出来,能怪曲子不好听么?
用葫芦丝吹出来的曲子优美、好听就是硬道理! 关键还得是吹演奏者的功夫水平来决定,艮大师吹奏的新疆歌曲《美丽的姑娘》就是精品曲目!这曲子与傣味相隔就太远了。音乐是相通的,都可以借鉴,只要你运用的好。
原帖由 大笨虫 于 2015-1-6 09:46 发表“我认为用葫芦丝吹什么民族的曲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吹的曲子,吹得很美,吹得不丢失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吹得动人,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支持这位朋友高见,赞一个!
![]()
[em17 ...
完全支持!!葫芦丝是傣族乐器是不错,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汉族同胞同样喜欢呢!就是因为葫芦丝吹奏,丝丝动人,非常好听,老少偕宜。只要演奏的精妙,吹什么曲子都可以。交响乐团都是西洋乐器照样可以演奏中国的名曲【梁祝】。至于流行歌曲也要区别对待,那些唱不像唱,喊不像喊的所谓流行歌曲另当别论,许多非常好听的流行歌曲只要适合葫芦丝演奏的完全可以,事实上,本论坛中许多老师演奏的就很美,很好听,很受欢迎啊!!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