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看央视《2006. 盛典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上的人文奥运盛会—2008奥运开幕式的总预演 [打印本页]

作者: 同声    时间: 2006-11-25 03:16     标题: 看央视《2006. 盛典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上的人文奥运盛会—2008奥运开幕式的总预演

*** 本次大型文化活动电视摄制由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共同承担,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王冼平担任电视总导演。 该片已由中央电视台后期剪辑、制作完成。在中央台三套已于11月20日晚播出。并将在中央台五套于11月26日(星期日) 14:30 再次播出。若有兴趣的朋友可不要错过机会哟!

[upload=bmp]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2534152693.bmp[/upload]

《2006. 盛典西安》活动盛况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2532821247.jpg[/upload]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何塞. 卡雷拉斯抵达古城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253314471.jpg[/upload]

刘翔西安欣赏“刘翔兵马俑”

2006年10月20日,众多奥运明星应邀参加《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刘翔、迈克尔-约翰逊、田亮、涅莫夫、霍尔金娜、邓亚萍、王义夫、李婷、孙甜甜、王军霞、高敏、李小双、腾海摈等参加。

10月20日、21日,古都西安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涌动着盛唐的气息,在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大明宫遗址上,雄伟的仿真含元殿金碧辉煌,万盏华灯流光溢彩,《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演绎着文化交融的华彩乐章。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陕西省代省长袁纯清、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出席盛会,与海内外4万多名观众共同欣赏了《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

放歌大明宫,激情迎奥运。《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由北京奥组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作为支持单位。

盛世盛会史无前例创新力作

  《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被誉为“建国以来陕西最大的文化盛会,西安历史上最辉煌的艺术盛典”。该活动在唐大明宫遗址盛大举行,从恢弘大气的创意策划,到细腻温润的细节展现,处处给人以前所未有的非凡体验。无论演出阵容、演出形式还是演出内涵,《2006·盛典西安》都堪称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作。 《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首先举行了ICOMOS(世界古遗址大会)西安保护中心揭牌和《西安宣言》纪念碑揭碑仪式,世界歌王卡雷拉斯、演艺明星李玟、刘欢等国内外4000多名演艺人员登台表演,邓亚萍、刘翔、约翰逊、霍尔金娜等十多位中外奥运冠军出席助威,使得该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文明的遥望·人文奥运”、“大明宫寻梦·魅力西安”、“为奥运祝福·和谐世界”三大章节完美呈现,气象万千,云蒸霞蔚。《中华武魂》大型武术表演,《走进盛世西安》千人交响大合唱,《霓裳羽衣舞》大唐乐舞,《万国朝贡》丝路大巡游,将整个活动不断推向高潮。来自省内的80多个企业方阵、4万多名观众欢呼互动,汇聚成欢乐的海洋,一场重现盛世辉煌、畅想人文奥运的艺术盛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热烈氛围中落幕。同时,在南门、大雁塔北广场这两个分会场还举行了千人合唱、千人太极表演。

本次文化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各界好评如潮,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10月20日、2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报道《2006·盛典西安》的盛况。人民日报发表通讯和评论,称赞这次活动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预演”,是“对人文精神最生动的展示”。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连续跟踪报道,凤凰卫视连续两周热点宣传,《2006·盛典西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巨大的新闻聚焦效应,使得古都西安继2005年连战、宋楚瑜“文化寻根之旅”后,又一次用文化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看点之一 大遗址·大场景·大明星·大导演

  摒弃了传统的体育场式演出模式,《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创造性地选择了唐大明宫遗址,把大历史、大遗址与大奥运———北京奥运会紧密结合,把弘扬大唐文化与奥运精神紧密结合,把文艺名人、体育明星效应与推介大明宫遗址、宣传人文陕西及西安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把政府组织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把一次性文化活动与长期效应紧密结合,借奥运雄风扬中华文化、建和谐西安。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实践中,叫响了陕西西安的文化品牌。

  据了解,把大型演出活动的场地安放在一个足以震撼世界的古代文明的遗址上,这开创了国内大型演出告别体育场的先河。除了选择大明宫遗址作为活动现场外,组委会还在场景布置上写出了超级的“大”字:近300米长的超级大舞台、4万平方米的观众席……类似的大手笔不胜枚举。

  本次活动的明星及导演阵容也超级强大,卡雷拉斯引吭高歌,刘翔与古城市民亲密接触,国际名导张艺谋为晚会掌舵……各界名流都为这次活动走到了一起。本次活动仅演职人员就达4000多人,现场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达到了4万人观看演出、3亿人知晓、1亿人关注的预期影响目标。

  看点之二 量身定做原创音乐及歌曲

  《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结束后,卡雷拉斯演唱的中国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人们津津乐道,这是盛典活动推崇原创音乐及歌曲的一个有力证明。

  与其他文化活动演唱老歌及流行音乐不同,《2006·盛典西安》大力推崇原创音乐,这不仅仅包括为个别歌手量身定做歌曲,还包括把演出背景音乐的制作作为一个重头戏,使这些原创音乐包容盛唐文化及奥运精神的多重元素。

  据了解,本次活动在音乐上采用大型交响乐和电声的混合,在传统古韵中运用时尚的高科技手段。据组委会介绍,《2006·盛典西安》主题音乐力求再现盛唐气象,既展现古典雅致,又具有现代时尚元素,不是小家碧玉式的民俗小调,而是盛世情怀的“黄钟大吕”。

看点之三 高科技·高品位·高仿真

  在《2006·盛典西安》活动现场,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型实景舞台背景拔地而起,远远望去,千余年前的唐大明宫含元殿似乎就在眼前,蔚为壮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搭建这样的舞台背景旨在借气势恢弘的大明宫展现盛唐气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极为肯定《2006·盛典西安》舞台背景的高品位,她表示:“主办方通过科技手段,将大明宫的殿阙形象等反映出来,逼真再现历史信息,最具象征和标志意义。”

  《2006·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活动结束一段时间后,搭建在唐大明宫遗址上的仿真含元殿将被拆除,为此,不少西安市民专程赶到大明宫遗址看个稀罕。人们感叹:“也许能亲眼看到大明宫胜景的机会就只有这一次,一定要多看几眼!”

  看点之四 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文化

  “整个舞台效果的营造完全突破现实场地的束缚,达到了空前跨越时空的效果。”《2006·盛典西安》总导演陈维亚这样表示。以服装为例,演员服装在色彩、款式等方面都全面展现了大唐特色。

  营造时空切换的意境,其更大的用意在于奥运平台上的时空对话。《2006·盛典西安》名誉总导演张艺谋说:“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世界文化交融的盛会。要展现‘人文奥运’精神,选择西安最为合适了。”

       _ _ _ _ _ _

看点之八 文物文化文明三位一体

  “事实上,避免因举办此次活动对大明宫遗址造成丝毫损伤,是我们最审慎、最用心的地方。”面对有关人士的疑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文物保护,我们曾一度考虑盛典活动究竟能不能举办。国家文物局派专家组现场考察,通过了演出现场施工整体方案,舞台搭建面积近10万平方米,确保不挖一个坑。”

  西安方面对文物保护的最大体现是,在10月20日《2006·盛典西安》首演当晚,ICOMOS(世界古遗址大会)西安保护中心揭牌。这也是ICOMOS在其巴黎总部之外设立的惟一分中心,足见ICOMOS对西安古遗址资源地位和古遗址保护工作的认可。

  ICOMOS有关官员认为,在古代遗址上举办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体现了“文物文化文明三位一体”的强烈意识,能激发人们对历史遗址的认识和关注,对推动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看点之九 艺术技术美术高度统一

  总导演陈维亚透露,《2006·盛典西安》是他执导过的大型活动中艺术手段使用最全的一次,“从空中到水上,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表演,丝绸之路时期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融入其中”。一个最为集中的表现是,演出场景通过PP灯、维亚技术、激光等把整个“太液池”置入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太液池”,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全新体验。

  看点之十 电影电视舞台艺术无缝融合

  在盛典活动中,还有一个细节颇为引人注目——现场共有多达十几个固定及流动机位对演出实况进行全方位摄制,共有160名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并连续录制两场演出,加上明星大巡游、仿古入城式、背景资料等,光素材带就长达40多个小时。“我们请了西影厂、曲江影视集团方面人士,用电影胶片直接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组委会负责宣传的人士透露,甚至还凭借云梯进行高空拍摄。

  有关专家评价:“《2006·盛典西安》具备了电影的特色、电视的特点以及舞台艺术的特征。这三种艺术形式和特质的无缝融合,令人产生了叹为观止的效果。”


作者: 同声    时间: 2006-11-25 04:46     标题: 唐大明宫简介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贞观八年(634年)初建,是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病死,营造工程停止。龙朔二年(662年)再建而成,高宗遂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王朝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宫内曾发生过多次历史重大事件,大明宫一度也是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政权所在,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农民军进入长安,黄巢登上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了盛大的即位典礼,然后在丹凤门城楼宣布国号为“大齐”。   大明宫规模宏大,建制严谨,平面布局呈南北长方形,南宫城就是京城北郭城东边的一段,另筑北、东、西三面宫城,宫区占地约3.5平方公里,宫城总长8724米,据史籍记载:大明宫内的殿堂约有五十余座。唐末,大明宫多次遭战乱破坏,光启二年(886年)毁废,至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复,天祐迁都(904年)时最后废毁,沦为废墟。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以北,玄武路以南范围内,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取得丰硕成果,在全面勘探的基础上,重点发掘了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遗址。大明宫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埋藏丰富,是唐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乐舞表演以及会见宾客的场所,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遗址保存完整,现已实施遗址保护复原工程。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含元殿遗址位于自强东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较为完整。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另外,中、日两国考古机构合作发掘大明宫太液池项目正在进行中。   为了有效保护大明宫遗址,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了大明宫遗址保管所,负责大明宫遗址保护和管理的日常事务、开展社会教育和文物宣传活动、参加田野考古发掘和随工清理、收藏出土的文物标本、组织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大明宫总面积(宫墙范围)为320公顷,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3.5倍。这一气魄宏伟的宫殿群中建筑物高低错落,交相辉映,空间层次极分明,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建在龙首原南坡高地上,龙首原上下高差15到18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高,建筑师利用自然地势将高地凿筑成三层平台的形式,殿堂就坐落在三层大台上。

紧随含元殿之后的,是宣政殿和紫宸殿,这里是皇帝真正坐朝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格局,即由此延续而来。

在大明宫北部有240多亩的水面,这就是皇家池苑太液池,又名蓬莱池。目前在太液池的南岸遗址上已经清理出一组大型廊院建筑遗存,这里有廊道,有院落,廊道可能为前朝与后宫园林之间以及后宫各殿之间的连接通道,院落应是宫内进行观景、宗教礼拜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大明宫内地势起伏不定,在太液池西边的高地上,一个更为高大的建筑群叫麟德殿。5000多平方米面积的麟德殿在建筑史上空前绝后,一次最少可以容纳3500人。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2544421695.jpg[/upload]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254453924.jpg[/upload]

巍峨雄壮 大明宫效果图


作者: xixi    时间: 2006-11-25 20:28

在国外有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在某一时期都曾断过。可我们中国的上下五千年从没断过层这是非常不易的。

我喜欢看真实的中国历史,可现在的电视剧都艺术化了,已有点把人们给搞混了。西安已去过好几会了,但每次都是冲冲忙忙,没能仔细品味。实在是太遗憾。

谢谢同声的提醒。明天一定要看看。


作者: 鸣沙    时间: 2006-11-26 15:42

老天!咋这会才看见这消息呀?赶紧闪人看电视去!
作者: 一剑终情    时间: 2006-11-26 16:11

啊,这会都完了吧


作者: 听雨    时间: 2006-12-27 00:00

啊!!!!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