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1104038336.jpg[/upload] 这是我早上画的十二平均律,对一些乐理初学者一定有作用,因为我体会颇深啊!
昨天晚上问了老马降A调到降B调全按作1一共要降几个半音,想了半天都没想通,今天早上画了这张图,一算哈哈好简单!
我是初学也是自学乐理,里面一定还有错误,请其他看到此贴的高手朋友指正!
楼主画得确实很好(后面有点问题),对不懂乐理的朋友来说,形象直观!
我补充下什么叫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将纯八度均等地分为十二个半音的一种律制,所有的半音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是键盘乐器采用的定律法!
其实在自然大调里只要记住34和71是半音关系,其它都是全音关系,你就能随便算出它是几个升或几个降了!
白键后边的连着的A,B,C,A B C是怎么回事?
白键后边的连着的A,B,C,A B C是怎么回事?
呵呵后面几个应该是太急打错了!
楼主画得确实很好(后面有点问题),对不懂乐理的朋友来说,形象直观!
我补充下什么叫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将纯八度均等地分为十二个半音的一种律制,所有的半音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是键盘乐器采用的定律法!
其实在自然大调里只要记住34和71是半音关系,其它都是全音关系,你就能随便算出它是几个升或几个降了!
呵呵后面几个应该是太急打错了!
楼主画得确实很好(后面有点问题),对不懂乐理的朋友来说,形象直观!
我补充下什么叫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将纯八度均等地分为十二个半音的一种律制,所有的半音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是键盘乐器采用的定律法!
其实在自然大调里只要记住34和71是半音关系,其它都是全音关系,你就能随便算出它是几个升或几个降了!
看来阿细对键盘颇有研究,你补充的“其实。。。。。。。。。几个升降了!”通俗 易懂,因为好多不懂键盘的朋友根本看不懂楼住画的意思,因此对你的帖子强烈支持!
南大侠,一点建议:其实很简单的东西,你反而复杂化了!
[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11/2006111104038336.jpg[/upload] 这是我早上画的十二平均律,对一些乐理初学者一定有作用,因为我体会颇深啊!
昨天晚上问了老马降A调到降B调全按作1一共要降几个半音,想了半天都没想通,今天早上画了这张图,一算哈哈好简单!
我是初学也是自学乐理,里面一定还有错误,请其他看到此贴的高手朋友指正!
好多朋友看不懂你黑键上的升C和降D 是什么意思,你应该在画的时候给他们中间用=连接起来,也就是它们的音高是相同的,只要把握好CDEFGAB(音名)之间的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那么升降音自己操作很自如了,不过你的做法还是值得表扬的!
南可老师不好意思啊,没事就小问题。
后面的那一组音音名标错,应该是CDEF;最后的一个音数是1,你打成2了;还有简谱中的1234567不应该标在键面上,这会误导,因为键面每个白键和黑键都可以当成1的,要看它是什么调!
哈哈!我不懂乐理啊!能画出这张图很不容易啦!我自己表扬自己一下!
谢谢阿细看出来的问题,是我打错了!唱名不能标在键盘上也是我的错,我知道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问呢,有降F吗?那里是半音啊,降F不就是E吗?同样也没有升E啊!
南大侠,一点建议:其实很简单的东西,你反而复杂化了!
我咋觉得没有复杂化呢,我还想用五线谱来画这个音高的关系,可能更直观一点!
顺便问你一句:那天问你降B全按作1到降A一共相差几个半音,你咋一时答不出来?你再对着这张图算,简单不?
南可朋友好!你的图画得不错,费了点时间吧!学习精神好,希望保持,应该鼓励!!
补充一点小意见:
(1)图白键也应该只标音名CDEFGAB,音名的最后三个标错了。
(2)你标的唱名1234567是以中央C作为1(将C唱做1)来标的,这点应作说明。(其实,也可以将其他音名唱做1)
(3)黑键是升降音键(半音键),E、F和B、C之间没有黑键没有半音键,说明他们之间(音阶)就是一个----半音,升E就是F,降F就是E;同样升B就是C,降C就是B;谁见过升E、降F、升B、降C调的?所以,没有黑键,就不用再标带声降号的音名。如果是唱名,有升3降4和升7降1吗?如果有,在乐理知识教材里有标注,乐曲里太少见。
不知你是否明白了?
是键盘乐器采用的定律法!
“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最早(古代)使用的。(出土的编钟等乐器已经说明了)那时还没有键盘乐器!直到现在,也不仅仅是键盘乐器采用的定律法。
将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这种律制,就叫“十二平均律”。现在我们用的钢琴、风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都是采用十二平均律定音的。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便有人提出过,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制定出十二平均律各音的准确高度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育(1584年)。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都相等,因而产生了“等音”。“等音”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各音。如升C、降D、重升B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完全相同,但记法和意义不同,这就叫“等音”,升C降D是重升B的等音。升C重升B是降D的等音。重升B、降D是升C的等音。由此,在钢琴的键盘上,除了升G和降A互为等音外,其余各音都有两个等音。也就是除了三个黑键中间那个黑键只有两个名称外,其他各键都有三个不同的名称。
南可朋友好!你的图画得不错,费了点时间吧!学习精神好,希望保持,应该鼓励!!
补充一点小意见:
(1)图白键也应该只标音名CDEFGAB,音名的最后三个标错了。
(2)你标的唱名1234567是以中央C作为1(将C唱做1)来标的,这点应作说明。(其实,也可以将其他音名唱做1)
(3)黑键是升降音键(半音键),E、F和B、C之间没有黑键没有半音键,说明他们之间(音阶)就是一个----半音,升E就是F,降F就是E;同样升B就是C,降C就是B;谁见过升E、降F、升B、降C调的?所以,没有黑键,就不用再标带声降号的音名。如果是唱名,有升3降4和升7降1吗?如果有,在乐理知识教材里有标注,乐曲里太少见。
不知你是否明白了?
将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这种律制,就叫“十二平均律”。现在我们用的钢琴、风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都是采用十二平均律定音的。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便有人提出过,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制定出十二平均律各音的准确高度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育(1584年)。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都相等,因而产生了“等音”。“等音”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各音。如升C、降D、重升B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完全相同,但记法和意义不同,这就叫“等音”,升C降D是重升B的等音。升C重升B是降D的等音。重升B、降D是升C的等音。由此,在钢琴的键盘上,除了升G和降A互为等音外,其余各音都有两个等音。也就是除了三个黑键中间那个黑键只有两个名称外,其他各键都有三个不同的名称。
浪泊风墙解释得更清楚了。还有“等音”的概念。好!!1
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
这个帖子才看到,不过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用太复杂化。只需要记住3-4 (E到F)7-1(B到C)是一半音(俗成一度),其他都是两个半音(俗称两度)就好算了。
以C调为参照,音名唱名对照表如下
1 2 3 4 5 6 7 1 2......... (唱名)
C D E 半 F G A B 半C D..........(音名)
—————————————-————————→ 升(从左往右为升)
降←—————————————————————(从右往左为降)
解决的问题一:伴奏升降调关于伴奏升降调计算:
例一:从A调到B调,上图可以看出是应该升调。升多少?
从对应图可以直接看出是两个半音。A到降B升一个半音
例二:从F-D应该降多少 F-E 一个半音 E到D两个半音 加起来 是3个半音
例三:C-F 这个跨度比较大,一般来说有升和降两种:升5个半音,降则是7个半音;
升5个半音计算步骤如下:C-D=2个半音 D-E=2个半音 E-F=1个半音
C-F升多少?看上面对应图直接计算2+2+1=5
例四:再如G—bB,首先需要找到降B的位置,降B应该在A和B的中间与A和B都是半音关系(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G—A=2 A—bB=1 G—bB升3个半音,反之bB—G降3个半音。
解决问题二:
非全案作5的曲子用什么调的葫芦丝演奏
(一)全按作1 这个大家只需要记住,对应上面的表往上数5个半音就可以了。
比如C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 F调葫芦丝
F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bB调葫芦丝
D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
G调葫芦丝 G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C调
(二)全按作2 对应上面的表上数7个半音或者往下数5个半音往就可以了。
比如bE的曲子需要全案作2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bB调。
bE—F两个半音 F—G—A一共4个半音 A到bB一个半音。
F调的曲子需要全案作2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C调。
(与前面全按1演奏葫芦丝的使用恰好相反)
如最近新出来的曲子《梨花雨》要想用C调葫芦丝演奏,就必须把伴奏由bE转成F调(升两个半音)
(三)全按作4 对应上面的表往下数2个半音
比如D调曲子用全案作4演奏,需要C调葫芦丝,
F调曲子使用全案作4演奏,需要bE调葫芦丝
简谱中一般标注升降音有#1 b3 #4 #5 b7
而不是标注其b2 #2 b5 b6 #6
bF、#E和#B、bC这些调的提法更不成立,本来就已经有现有的调式E、F和C、B来表示了。
原帖由 箫歌 于 2010-5-7 12:11 发表这个帖子才看到,不过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用太复杂化。只需要记住3-4 (E到F)7-1(B到C)是一半音(俗成一度),其他都是两个半音(俗称两度)就好算了。 以C调为参照,音名唱名对照表如下 1 2 3 ...
感谢楼上的老师
【记住3-4 (E到F)7-1(B到C)是一半音(俗成一度),其他都是两个半音(俗称两度)就好算了。 以C调为参照,音名唱名对照表如下 1 2 3 4 5 6 7 1 2......... (唱名) C D E 半 F G A B 半C D..........(音名) —————————————-————————→ 升(从左往右为升)
降←—————————————————————(从右往左为降)
解决的问题一:伴奏升降调关于伴奏升降调计算:
例一:从A调到B调,上图可以看出是应该升调。升多少? 从对应图可以直接看出是两个半音。A到降B升一个半音
例二:从F-D应该降多少 F-E 一个半音 E到D两个半音 加起来 是3个半音
例三:C-F 这个跨度比较大,一般来说有升和降两种:升5个半音,降则是7个半音; 升5个半音计算步骤如下:C-D=2个半音 D-E=2个半音 E-F=1个半音 C-F升多少?看上面对应图直接计算2+2+1=5 例四:再如G—bB,首先需要找到降B的位置,降B应该在A和B的中间与A和B都是半音关系(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G—A=2 A—bB=1 G—bB升3个半音,反之bB—G降3个半音。
解决问题二: 非全案作5的曲子用什么调的葫芦丝演奏
(一)全按作1 这个大家只需要记住,对应上面的表往上数5个半音就可以了。 比如C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 F调葫芦丝 F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bB调葫芦丝 D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 G调葫芦丝 G调的曲子,需要用全案作1来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C调
(二)全按作2 对应上面的表上数7个半音或者往下数5个半音往就可以了。 比如bE的曲子需要全案作2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bB调。 bE—F两个半音 F—G—A一共4个半音 A到bB一个半音。 F调的曲子需要全案作2演奏,使用的葫芦丝应该是C调。 (与前面全按1演奏葫芦丝的使用恰好相反) 如最近新出来的曲子《梨花雨》要想用C调葫芦丝演奏,就必须把伴奏由bE转成F调(升两个半音)
(三)全按作4 对应上面的表往下数2个半音 比如D调曲子用全案作4演奏,需要C调葫芦丝, F调曲子使用全案作4演奏,需要bE调葫芦丝 简谱中一般标注升降音有#1 b3 #4 #5 b7 而不是标注其b2 #2 b5 b6 #6 bF、#E和#B、bC这些调的提法更不成立,本来就已经有现有的调式E、F和C、B来表示了。】
箫歌老师 的发言讲得更具体,举例来说明。今天在论坛看到各位老师的讲解,受益菲浅!有时间多来学习学习,。谢谢各位老师!献花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