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attachments/DVBBS/2006-5/200651792941316.jpg[/upload] 这三支葫芦丝(大F\bB小D)是我的一位朋友上周去昆明购买的.三支葫芦丝都当场经李春华老师精心调校,并刻上名字.
今天我试吹了这三支葫芦丝,感觉音色圆润\柔美,就是云南的"味道"!只是副管略显"亮"了一些.
我的副管可是“亮”的多,都快听不见主音了,吵死我了,其它还好,不过一般我不开它。
你这三个宝贝都长的很好看,我“妒忌”死了!
真让人艳羡!
吃饭前看到的这三只宝贝。眼珠子彻底掉下来了!吃饭时鱼、菜都是云南葫芦丝味!眼前没有别的,就是这三支有“云南味”的葫芦丝!半碗辣椒倒在饭里也没感觉到辣。回到办公室浑身冒汗。
这几天在纳闷:我的葫芦丝音准可以,也是专业级别的,怎么没有云南味?
我在听云南的大师用小D演奏时听觉上有“弦”的感觉!?吹出的颤音似静水微波、如丝绸抖动般轻盈飘逸。让人心动!
这下总算找到原因了!没有云南味、傣味。除去我的“基功”问题,就是我的葫芦丝的问题了!关键找准了,解决的办法就有了,我再提高工具质量、档次,毕兄要承担责任的!底限是信息提供,上限不封顶。
辣椒吃多了,得灌点水。毕兄请!一人一碗!
大明和葫芦妹妹等朋友:十四阿哥的有些看法是有道理的.各地出的葫芦丝都有精品,也会有劣质产品.不能说别的地方出的葫芦丝就没有"云南味".
不过李春华老师(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精心调校的葫芦丝音色确实"如丝绸般轻盈飘逸".除了购买者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与"云南本地制作"也有重要关系.
葫芦丝的外观不一定光彩照人,论坛里有影响的小静那把"元老级'的葫芦丝看来并不起眼,但音色极纯.
至于附管的开闭方式"以推为主流",这不好说.有的演奏家喜欢小指按附管音孔,认为转换快速\便捷;有的喜欢"塞子",不担心附管漏风,像李春华老师\哏德全老师;有的喜欢"推"(塞子装上小道轨);还有"键子式"等等.各有所长.
我们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好!
大明和葫芦妹妹等朋友:十四阿哥的有些看法是有道理的.各地出的葫芦丝都有精品,也会有劣质产品.不能说别的地方出的葫芦丝就没有"云南味".
不过李春华老师(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精心调校的葫芦丝音色确实"如丝绸般轻盈飘逸".除了购买者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与"云南本地制作"也有重要关系.
葫芦丝的外观不一定光彩照人,论坛里有影响的小静那把"元老级'的葫芦丝看来并不起眼,但音色极纯.
至于附管的开闭方式"以推为主流",这不好说.有的演奏家喜欢小指按附管音孔,认为转换快速\便捷;有的喜欢"塞子",不担心附管漏风,像李春华老师\哏德全老师;有的喜欢"推"(塞子装上小道轨);还有"键子式"等等.各有所长.
我们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好!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