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张祖豫老师的补充(来自杨声老师口述) [打印本页]
作者: 梓缘 时间: 2020-5-21 19:33 标题: 关于张祖豫老师的补充(来自杨声老师口述)
张祖豫老师向林之音老师学习,而非林音(百度百科上有误)。张祖豫老师在葫芦丝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杨声老师与他一起张祖豫老师在杨声老师改 革成功第一支双管演奏葫芦丝后,在附管上加了6音。随后杨声老师说:“根据我学的美学原理,对称是一种美”。于是杨声老师加了第三管,张祖豫老师说太好了,我在第三管上再加个3音,这样演奏起来就有合声效果。
关于巴乌与葫芦丝的名称:最早张祖豫老师与建水花灯团团长史工将流传于红河州的六眼把乌和草把乌定名为“把乌”,杨声老师认为这个名字太拗口,于是和张祖豫老师商量,说:“有种西洋乐器叫巴松,是大管,我们这个是小管,音色比大管还有特点,为了便于推广,干脆叫巴乌算了。”张祖豫老师说:“涛涛,我同意你新取的名字”(张祖豫老师原话)。
张祖豫老师与杨声老师关于葫芦丝名称之争:葫芦丝原汉译名曾被定为“葫芦箫”。杨声老师1969年当知青下乡时在云南德宏陇川县张凤乡联勐寨发现傣族乐器“哔郎叨”,不知汉译名为何,因当时对当地一傣族医生的单相思之情,就把其称为“葫芦思”,1975年用子弹壳制成单管葫芦思后,联想到中国古代文人将音乐称为“丝竹之声”,再则中国民族音乐中有一著名流派叫“江南丝竹”,于是决定把这种乐器称为“葫芦丝”。因为当时云南音乐界都认为应该叫“葫芦箫”,很多人都说杨声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乱取些名字,不好。包括中国音乐研究所的人都说“杨声,你不要乱取些名字”。张祖豫老师就劝杨声老师说,叫“葫芦箫”算了。杨声老师坚决不同意,他对张老师说“两种乐器发音原理都不同。箫是边棱振动,而这种乐器是簧片振动,怎么能叫箫呢?”为此他俩曾有一两年互不往来。可见老一辈艺术家在学术和知识上是很坚持原则的。当时只有中央民族歌舞团宋宝才老师支持此名字,他对音研所去征求意见的人说“杨声叫葫芦丝,我就叫葫芦丝”。(宋宝才原话)。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20-5-27 10:06
谢谢朋友的分享。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