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3961[/attach]
王
厚
臣
先
生
简
介 王氏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元修和、岳华恩、张之良、陈重先生学习竹笛、打击乐、笙、埙等专业技术,开始了他专业艺术的历程,最终以双专业学历的优秀成绩,完成了音乐学院的专业学习。从艺以来,他以独到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及严谨的舞台台风,出色圆满完成了五千多场次的独奏演出任务,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及专家的认可和赞誉。他的演奏既热情饱满又粗犷豪放;既深刻细腻又运用自如;既有爆发力又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由于他对笙的痴迷而挚爱,加之具有扎实而良好的竹笛功底和演奏基础,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品素,在音乐艺术界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乐坛娇子。 王氏在创作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立意不凡、旋律流畅、风格鲜明、寓意深刻,他的作品大多是以写景、写情、写物为主的。创作的笙独奏曲《春歌》、《竖旗》、《春莺啭》、《灞柳情》、《走三边》、《大开门》以及埙独奏曲《沉香泪》、《望月》、《远古的回声》、《原始狩猎图》、《情别》,葫芦丝独奏曲《山歌》、《风葫芦》、《苗语花香》、《茶歌》、《美丽的秧箩》、《跳火塔》等多首作品被定为国家考级曲目并在国内各赛事中获奖。其中有四首笙作品及个人简介由中国台北学艺出版社《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中出版发行。王氏所编的《笙曲集》、《埙曲集》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从艺几十年来,他曾先后赴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和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艺术节、音乐节、大型比赛以及教学活动。1984年9月在香港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上,他演奏了笙与乐队《竖旗》;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丝绸之路》艺术节上演奏了笙独奏曲《春歌》;1994年在香港举办的中、港、台名家演奏会上演奏了笙与打击乐《春莺啭》、口笛与打击乐《鹦鹉学舌》;1995年11月应日本大阪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就“中国的笙和埙在中国西部地区音乐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讲解。1996年3月应香港演艺学院的邀请赴港讲学,介绍笙演奏陕西风格乐曲的技巧和方法。2000年参加了法国巴黎国际艺术节,演奏了笙独奏曲《走三边》,埙独奏曲《沉香泪》、《望月》,笛子二重奏《乐开怀》;2001年10月在香港举办的大型中秋赏月国庆演出中,演奏了笙独奏曲《春莺啭》、《走三边》,埙独奏曲《沉香泪》、《望月》;2002年4月随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日本大分访问演出,演奏了笙独奏曲《走三边》、葫芦丝独奏曲《茶歌》;2002年7月随团参加了为期两个月在法国举办的比利牛斯艺术节,担任了笙独奏、打击乐和笛子的主奏。2004年元月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法国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大型演出活动,庆祝中法建交四十周年。同年2月随陕北黄土地艺术团(担任该团副团长)赴台湾参加在高雄举办的“旗鼓飞扬”大型元宵灯会。2005年随中国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原陕西打击乐艺术团)再次赴台湾参加在高雄举办的“旗鼓飞扬”大型元宵灯会。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 王氏除了参加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演出活动之外,还潜心致力于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1987年受邀于中国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对从陕西半坡、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埙进行了发音、性能及音高的测定,并在取得了详细的资料后,对此加以仿制,创作了埙独奏曲《沉香泪》,并将其首次搬上陕西舞台。1994年4月录制了埙专辑《远古的回声》,1996年10月联合录制了笙盒带《春莺啭》。王氏的业绩已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音乐家辞典》。 |
感谢王老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本论坛的荣幸,俺们也跟着沾光呵呵!
这儿的才子因葫芦丝语才更加洒脱帅气
这儿的才女因葫芦丝语才更加飘逸雅致
也正因有了这些可爱的朋友
论坛才更加温馨
喜欢这儿!喜欢大家!
这儿的才子因葫芦丝语才更加洒脱帅气
这儿的才女因葫芦丝语才更加飘逸雅致
也正因有了这些可爱的朋友
论坛才更加温馨
喜欢这儿!喜欢大家!
这儿的才子因葫芦丝语才更加洒脱帅气
这儿的才女因葫芦丝语才更加飘逸雅致
也正因有了这些可爱的朋友
论坛才更加温馨
喜欢这儿!喜欢大家!
这里的才女们个个都是上帝派到凡界的精灵, 吹得一手好葫芦,做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 有了这些精灵, 小伙们的葫芦丝一个赛一个, 一个强一个, 论坛也更加兴旺.
这里的才女们个个都是上帝派到凡界的精灵, 吹得一手好葫芦,做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诗. 有了这些精灵, 小伙们的葫芦丝一个赛一个, 一个强一个, 论坛也更加兴旺.
更因为有了张哥的精彩大作,这儿的才女们才一个精致起来灵透起来
恰因为有了精致灵透的才女们,张哥的葫芦丝语就更加婉转更加深情起来

涂上一张,记下葫蝶曾经来过


[em38][em38][em38] 
[em27][em27][em38][em38] 太好了
提个小建议,要是论坛经常介绍一些葫芦丝的前辈和名人给我们这些年轻的认识,以增加对葫芦丝的了解和热爱,要是能这样真的是太好了



真是羡慕,你们陕西的葫友们能够常睹王厚臣老师的风采,能够亲临王老师演奏现场,能够面对面的受教。。。。。。。
感谢王老师为论坛题词,有王老师这些大师们经常关心论坛,论坛会与时俱进,昌盛兴隆的~ 也祝愿王老师艺术青春永驻,魅力无穷,再为葫芦丝音乐频添光彩~
大师的题词,充分说明了老一辈大师对论坛关心,饱含着对论坛的殷切希望。我们相信,在论坛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体会员和广大的民乐爱好者的支持下,我们的论坛定会越办越红火,定会为振兴民族音乐作出更大的贡献!



是王厚臣老师将"西北风"吹进葫芦丝领域,进一步拓宽了葫芦丝的表现风情。
才华横溢,令人钦佩
|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