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傣族民居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哥
时间:
2003-9-26 13:42
标题:
傣族民居
傣族的居室是一种“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就是名声远扬的竹楼。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古老的住房,原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就是盖在面上的草排,也用竹绳(竹蔑)拴扎。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盖顶。由于建筑材料以竹为主,故有竹楼之称。 西双版纳傣族,自古称自己的居室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而“晃很”一词又是“烘亨”的谐音。“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民间传说,傣族的竹楼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创建。这位建房始祖,最先是受到海芋叶、芭蕉叶可以挡雨的启示,用树叶建盖了一间平顶叶屋。但平顶叶屋根本挡不住雨,人们住在屋里照样遭受风吹雨淋。尔后,他又在猎狗坐地淋雨姿势的启发下,建盖了一种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将平顶屋面改为偏厦。这种屋子可以避雨,但仍不能避风、避湿,大雨不时飘进屋内,屋内的地面上泥水横流,不便居住。帕雅桑目底决心重建一种又能遮雨,又能挡风,又可防湿的住房。他不断地建,不断地拆,但始终没想出一个好的建房方案。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有只金凤凰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一副欲飞之势。帕雅桑目底在金凤凰的启示下,突然想出了建盖高脚竹楼的主意,按凤凰低头垂尾张翅之姿,建盖了“烘亨”竹楼。后来才演变为“晃很”或“很”。 傣族居住的竹楼,一楼一底。由于当地高温多湿,人们为避湿求凉,仅居楼室,而用底室堆杂物,关家畜家禽,安装脚碓和织布机。底室一般不筑墙设壁,四无遮拦,仅在院外筑墙,设栅,既标明院落范围,又防止牲畜入院。 昔日的竹楼主要有很帕雅桑目底、很麻哈萨梯和很门3种。3种住房大同小异,结构略有不同。 很帕雅桑目底,是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最先建盖的“干栏”式竹楼,楼室距地6尺,楼板到屋脊约高1丈1尺,不设人字架,由木柱中间的穿梁两端托住檩木。楼室较高,外设九级楼梯,可架设小型阁楼作为仓库堆放物品。此种楼室旧时多供家族中的长辈居住。 很麻哈萨梯,是一位经商的人(即麻哈萨梯),见识过外地建房的形式后,改建的竹楼。这种竹楼比很帕雅桑目底矮二三尺,主要特点是房内架设有人字架,把传统的穿梁托檩,改为人字架托檩。这种竹楼多由分家立户的儿孙辈居住。 很门,是一种小巧、低矮的竹楼,属人字架结构型,比很帕雅桑目底和很麻哈萨梯略矮,仅可设七级楼梯,多由刚分家的儿女建盖居住。 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造型美观独特,人字形的屋脊下,是四个屋面,上下重据。楼室门口设有走廊,走廊的一端是登楼梯子,另一端是阳台。门内楼室四周,或栅木板,或围竹板,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外间称为“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老小的卧室。卧室内仅铺厚垫,不用床架,床与床之间略有距离,以黑布帐子相隔。“黄暖”一般不允许外人擅自闯入。 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栏为院墙(筑矮墙为院墙者亦常见),标出院落范围。院内栽花种果,有芭蕉叶“摇扇”,有翠竹衬托,有果树遮荫,有繁花点缀,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绿荫掩映的竹楼,可避免地下湿气浸入人体,又避免地表热气熏蒸,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为舒适的居室。 干百年来,傣家竹楼已经经历了从竹质结构建筑、木质结构建筑到砖混结构建筑的变化。早年那种竹柱、竹梁、竹门、竹墙的竹楼已成“历史文物”,但竹楼这个名称却依然响亮。如今的竹楼,其实已经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是木柱、木梁、木檩、板墙的瓦楼。城镇附近的傣寨里,还出现了一批钢混结构,磁砖贴面的现代“竹楼”。有些竹楼,还单独设置厨房,使客厅显得更宽敞干净。昔日客厅中的竹桌竹凳已被家用电器和沙发取代。如今的竹楼,阳台上有花,竹楼旁有果。只要走上阳台便可赏花、摘果。这等“楼居”已是今非昔比,到西双版纳游览的客人,无不为之叫绝。 傣族几乎都住在平坝,村寨临江河湖畔,翠竹成林,景色清幽。住宅建筑以西双版纳最有特色,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掩映,自成院落。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位人,下层饲养牲畜、家禽及堆放农具什物。登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室内分为两部分,内部为卧室,外部为客室兼为厨房,生火做饭。内室一间,一家数代分床同宿,席楼而卧。 幽美别致的傣家竹楼 具有亚热带明媚风光的傣家竹楼,以其别具情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把风景艳丽的西双版纳和瑞丽江两岸点缀得更加迷人。幢幢竹楼大多以竹篱相隔,自成清幽恬静的院落。那些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枝叶茂密的袖子树和果实累累的芒果树以及那摇曳多姿的凤尾竹,把一幢幢竹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真是幽美极了。 傣家的竹楼,俗名又叫“干栏”,是壮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种“干栏”式的建筑,除柱子、楼架用三十多棵质地坚硬的原水外,楼板、墙壁均用竹子直剖压平而成,屋顶用“草排”覆盖。竹楼开门的一方,还有走廊、凉台,供晒晾衣裙、洗脸洗脚和乘凉休息。竹楼呈四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楼上一般均分为内外两间,也有三至四间者,内间为卧室,外间为主人进餐、休息或接待客人的场所。虽然仅在外室开一小窗,但凉风均能从竹壁隙中透入,因而即使酷热的夏天,也有十分凉爽惬意之感。 在有关史籍中,每记叙壮傣族系的生活习俗时,几乎都要提到这种独具民族传统的楼居。如《魏书》、《周书》、《北史》载僚人时说:“依树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又《新唐书·南平僚传》说:其他“多瘴疣,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西南风土记》也说:“所居皆竹楼,人处楼上,畜产居下,苫盖皆蒡茨。”“其地下潦上雾,四时热毒,民多于水边构楼从居。”这种楼居的特有住宅形式,正是从古代越人到后来的壮傣诸族长期相承而未改的民族传统建筑;从地下出土的铜鼓镌刻的“干栏”图形,到今天壮傣的竹楼式样,几乎完全一致。 按傣族人民的传统习俗,每当新竹楼落成时,总要欢快地举行“贺新房”仪式,祝愿新房牢固和主人身体健康。在房主人搬进新房的那天清早,事先受到邀请的客人们便络绎不绝地来到新居,有的向主人献鸡,有的献米。在客人们敬献礼物的同时,“赞哈”还要为主人歌唱祝福。常常是一家建盖新房,全寨人人喜气洋洋。
作者:
清韵
时间:
2004-5-2 20:20
原来有这么好?
作者:
巴乌
时间:
2004-10-5 14:48
傣家的竹楼我上过,都是一座座的小“别墅”,其实里边是很简陋的。那里有一条规矩,外人是不允许进主人卧室的。
作者:
因心
时间:
2004-10-5 23:31
涨见识!
作者:
枫之秋
时间:
2004-10-24 21:24
想起以前
作者:
少数民族乐器网柳风
时间:
2004-10-30 1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少数民族乐器网柳风
时间:
2004-10-30 14: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