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葫芦丝历史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阿细跳月    时间: 2005-10-29 23:05     标题: 葫芦丝历史发展

筚朗叨,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 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阿昌语称泼勒 翁,"泼勒"是箫,"翁"是葫芦,意为葫芦箫。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 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德昂族各地方言又称米伦、比格宝、渥格宝等。佤 语称拜洪廖,"拜"是簧管乐器的泛称,"洪廖"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的簧管乐器。西 盟佤族又称背板。布朗族称同格满。

 在德宏傣族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远古时候,在大盈江畔,住着一个大户人家的姑娘 ,名叫朗慕,江边有个划渡筏的小伙子叫二保。朗慕过江去赶街,这天坐二保的渡筏,两人 一见钟情,约定再次相会。一天从江上飘来一个小葫芦,里面装着朗慕的信:因家父管教很 严,不能与你对歌谈情,你若心中有我,就在葫芦下面插上竹管,待夜深人静时来到我家墙 外,吹起我们用葫芦和苦竹合制的筚朗叨,畅述衷肠。二保每晚到墙外去吹,都被家人赶走 。朗慕被禁深宅,听乐声怀念情侣,不久含恨而死。二保悲痛欲绝,每天夜里走村串寨吹奏 心爱的筚朗叨,把这悲烈的爱情故事讲述给傣家儿女。傣族民间还传说:很早以前,一次山 洪暴发,一位傣家后生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忠贞不 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 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退,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 ,筚朗叨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在德昂族山寨,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相处中产生了爱情,并互送了定婚礼物。媒人一连七次去说亲,姑娘阿爹嫌小伙家穷,就是不同意。为了阻止小伙到他家串亲,姑娘阿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逼女儿看守山地。小伙子见不到姑娘坐卧不安,一天晚上,又到姑娘家的 竹楼下吹起米伦。姑娘阿妈感动了,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小伙子赶到窝棚前,只见线团 悬空摆动,以为姑娘织筒帕太累了,他吹了好一阵米伦,却不见姑娘来迎他。待他爬上楼梯 ,只见一头豹子在啃自己心爱的姑娘。他拔出长刀,砍下豹子的头。掩埋好姑娘尸体,收拾 起姑娘的项圈、手镯,提着豹子头、尾,回到姑娘家的竹楼下祭奠,吹起米伦哀歌,直到下 半夜方才离去。第二天,姑娘阿妈看见沾满血迹的项圈、手镯和豹子头、尾,顿时昏了过去 。这对青年恋人的不幸,震动了整个德昂族山寨。此后,父母再也不干涉子女的婚姻了。直到今 天,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梁河和三台山等地,德昂族举行婚礼时,还都要吹奏《米伦哀歌 》。

 筚朗叨的历史久远,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 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音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 ,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非常相似。但它的主管已开有七个音孔,与后世竖吹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1964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了一件铜制葫芦,它是筚朗叨 最早的音箱。这件铜葫芦,通高16.7厘米,上端一侧有长圆形的吹口,底部有一个 不规则的扁孔(3.9厘米×3厘米)。通体饰以绳网状花纹。其底部扁孔刚好可插入一根竹制主管和两根较细副管。该墓年代约为战国初期。这是我国目前所知唯一的早期铜制筚朗叨音箱实物。


作者: 奇峰    时间: 2005-10-30 00:14

又长知识了,楼主辛苦!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