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花儿香》作品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云。蓝天    时间: 2016-3-26 17:23     标题: 《花儿香》作品分析

主题词: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弹性、尚属首创。

 

 

一、背景:民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充分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花儿”是广泛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曲调优美动听,作为用中国西南民族管乐器葫芦丝来吹奏尚属首创,作者用花儿《尕妹门前浪三浪》作音乐素材,结合葫芦丝柔美婉转的音色,运用葫芦丝的特有的滑音,抹音,颤音等技巧使得这首独奏曲别有一番特色。郝建宁、张贺老师将西北民歌《花儿香》的形式,风格、有机无缝大胆巧妙地结合到西南民族乐器葫芦丝上演奏,曲调优美,风味独特、节奏明快、清晰亮丽、委婉动听!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花艳,闻到了花香!

 

二、风格特征: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信天游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最主要是地理条件的影响,西北人稀地广风大的环境造就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加上平时悠闲,更有机会一展歌喉。西北的蛮汉调等曲调很适合在空旷的山上尽情欢唱。花儿 又名少年。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甘、宁、青、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是心头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见回族对花儿的喜爱程度。

 

 

 

三、曲式结构:

1、全曲共89小节分为两段:引子部分+A段+B段 引子部分为自由地、花儿风格,由慢到快、渐快有13小节,仿佛站在高山上,应演奏得遥远,空灵而不失歌唱性;

 

 2、A段为轻快活泼地,共有49小节(包括展开部分),也是本曲的主旋律部分应演奏得活泼并富有弹性,在演奏A段时根据反复记号‖⊕在25小节开始反复一遍;从26-49小节为展开部分共(24小节)注意强弱的处理和下滑音的使用,展开部分要有歌唱性,乐句的连音要始终如一,注意换气点;

 

3、B段(结尾部分)轻盈活泼地,共有27小节,要跳跃起来,断音连音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其中有6小节的大弧度连音段衔接演奏要流畅,情绪逐渐升华,力度由弱渐强,收尾干净利落。

 

 4、本曲的速度布局为:慢----快----慢的形式;

 

 

四、五声调式:根据我国民族五声调式,本曲调式是以5音为主音(5音在曲谱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全曲最后结束在5音上,就以5音为徵(zhi)调式。徵调式的音乐特点:旋律逾越、欢腾、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

 

 

五、技巧运用:采用了7种技巧分别为:倚音、波音、滑音、打音、腹颤音、历音、颤音。

 

六、演奏要求:

1、充分利用葫芦丝特有的滑音、抹音、颤音等技巧,注重活泼明快、清晰柔美地演奏,断奏要轻巧、连奏要圆润流畅;

 

2、乐句的连音要流畅始终如一,牢牢抓住它特有的风格和韵味,注重情感的升华和间奏音的衔接; 3、华彩部分和结尾部分要跳跃起来,演奏情绪逐渐地升华进入意境,力度由弱渐强,收尾结束要干净利索。(文/章湘洪)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6-3-26 23:33

好文章啊,建议你在WORD上写好后,然后在电脑上建一个文本,把复制的帖到文本上,然后再复制到论坛就好看了,不然看不清段落了
作者: laobi51    时间: 2016-3-29 21:44

写得好!拜读了!对朋友们理解和演奏《花儿香》提供了帮助!谢谢白云蓝天!
作者: 白云。蓝天    时间: 2016-3-31 19:08     标题: 感谢老马的指导

好的,感谢老马版主的指导。贴上去的确不成行,格式都变化了!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6-3-31 21:40

引用:
原帖由 白云。蓝天 于 2016-3-31 19:08 发表 好的,感谢老马版主的指导。贴上去的确不成行,格式都变化了!

 

是的,要复制到文本上分好,然后再复制上来就可以了,我帮你编辑就是这样弄的呢


作者: 竹林古筝    时间: 2016-4-2 09:02

拜读了,很好的分析,有助于大家学习这支曲子。
作者: 我歌月徘徊    时间: 2016-4-2 11:05

写得好!拜读了!
作者: 丑牛    时间: 2016-5-6 19:49

好文章,学习。谢谢老师。
作者: 北京-老葫芦    时间: 2016-5-7 13:38

文章写的很好,对学习很有帮助 。谢谢了。更正一下:用“花儿”题材写葫芦丝曲,此曲不是首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排第三。第一首是乡音老师写的《陇东小调》,第二首是小溪老师写的《花儿红》。
作者: 晓慧    时间: 2017-2-24 14:39

文章写得非常好,有益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吹花儿香这首曲子,谢谢老师!
作者: 韦海平    时间: 2017-3-19 13:42

我也刚学的《花儿香》,看了分析,受教了,谢谢!
作者: 陕西榆林    时间: 2017-5-15 22:54     标题: 支持

张老师我下载了好好学习
作者: 小冬    时间: 2018-1-28 20:16

文章写得非常好,
作者: 切切丝语    时间: 2018-10-11 14:02     标题: 回复 1# 白云。蓝天 的帖子

好喜欢这首曲子,欢快活泼......只是曲谱中没有标明吐音部分,不知道是否是“5666 1666 565 60│6222 3222 121 20│5652 5212 5212 1216│5616 5616 5616 5616│6232 6232 6232 6232│1612 3532 1612 3532│2623 5653 2623 5653│5612 5216 5612 5216│6235 6532 6235 6532│”,除了这部分双吐外,还有其他吐音吗?我觉得“556 225 112 6.1│”这节中的“前八后十六”结构用三吐,不知是也不是。坛里的朋友能告诉我吗?还有,开头和接近结尾部分都有“│5612 5216 5612 5216│”,是用历音吹呢还是用双吐?或者分别用历音及双吐吹?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