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老师因为培训中心内部老师调整,突然多了很多课,上葫芦丝课的时间多了,感触也就多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点教学的体会。
很多家长送小朋友来学葫芦丝,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些家长就非常纠结,要不要让小朋友继续学下去。不是学费贵的问题,而是小朋友回家不练。家长每天要提醒,甚至有时候提醒多了,家里的成员之间还有矛盾,打算不让小朋友学习,但是又下不了决心,因为同班的同学学得不错,看着人家在班上表演,又心里痒痒。这种纠结的情况,非常多。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问题呢?四个字——“没有共鸣”。曲老师发现,但凡是葫芦丝吹得好的小朋友,他们的家长特别用心教育小朋友。每天小朋友学了什么曲子,家长回家就找来听,尽量陪着小朋友唱谱。更有心的家长,就让小朋友当小老师,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吹曲子。小朋友每天回家都很有成就感,所以每节葫芦丝课都认真学,小朋友懂得学好了才可以回家当老师。
葫芦丝吹得不好的家庭,确实有极少数,真的是小朋友兴趣不在葫芦丝上。但是曲老师觉得更多的小朋友是因为家长不关心小朋友学到了什么。因是想着,反正我把学费交了,学不好是老师无能,老师一定要自己想办法让我的小孩有兴趣。曲老师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想法,因为每周老师们只见小朋友一个小时,大部分时间小朋友是在学校和家里。葫芦丝老师确实需要让小朋友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葫芦丝,但更多的时候是家长在家里的引导和鼓励。如果没有好的引导,我觉得小朋友即使不学葫芦丝,而是学别的乐器也是没有成绩。
提到这里,我就扩展讲一点。我们家庭里的夫妻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曲老师喜欢有空就写一点曲子,然后回家拿出谱来吹给爱人听。如果我爱人不关心我这个曲子写得好不好,不用心去听,也不给改进的建议,那我们过起日子来就没意思了。因为没有共鸣,我努力写的曲子得不到认可,就会怎么觉得家庭不温馨,得不到认可。但是我的家庭恰恰相反,我爱人每次都认真听我的曲子,给很多好的建议,所以我很感恩她。我如果以后有成就,至少有她一半以上的功劳。很多夫妻离婚就是因为不用心经营家庭,没有共同学习和成长,也没有用心去了解对方的工作和心态。慢慢共同语言少了,最后日子没乐趣,走到了妻离子散的地步。曲老师都需要得到认可,小朋友们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快乐地陪小朋友一起成长,让小朋友回家可以分享自己学到的内容。把快乐的音符吹起来,飘荡到整个小区,给家里的成员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与小朋友约会葫芦丝吧!
欢迎光临 葫芦丝专业论坛 (http://bbs.hulusi.com/) | Powered by Discuz! 6.1.0 |